顾陆风流几夕阳,桑畴麦陇自凄凉。
山从地尽云垂海,水共天浮日射洋。
门卒何年隐吴市,啬夫当日爱桐乡。
蚁封未敢夸荣策,芳草无人且自芳。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顾云所作的,他的作品在唐朝很受欢迎。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风光画卷,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读:

  1. 登楼有感(登高而感叹)
  • 译文:登上高楼,我感慨万千。
  • 注释:这里指的是诗人登上高楼,远眺四周的景象,心中涌起的种种感慨。
  • 赏析:通过“登楼”这一动作,诗人将自身与自然景物紧密联系起来,展现了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同时,“感慨万千”一词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1. 顾陆风流几夕阳(顾陆风月)
  • 译文:顾陆两代的风月,如今只剩下几缕夕阳余晖。
  • 注释:顾陆指古代两位著名人物,他们曾留下了众多传世之作。这里诗人用“风月”比喻他们的才华和作品,而“夕阳余晖”则暗示这些作品已经逝去,只留下些许痕迹。
  • 赏析:诗人以“顾陆”为引子,通过对两位历史人物的怀念,表达了对文化遗产的珍视之情。同时,也暗示了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无奈。
  1. 桑畴麦陇自凄凉(桑田麦地)
  • 译文:桑田和麦垄,都显得格外凄凉。
  • 注释:桑田和麦垄是农田的一部分,它们在诗人眼中呈现出一种荒凉景象。
  •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农田的景象,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同情以及对社会现状的忧虑。
  1. 山从地尽云垂海(山接云霄)
  • 译文:群山从地面一直延伸到天际,仿佛云朵垂落至海洋之上。
  • 注释:这里的“山从地尽”形容山峰连绵不断,直到天际;“云垂海”则形容云雾缭绕,如同大海一般无边无际。
  • 赏析: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将群山与云海相联系,创造出一幅气势磅礴的画面。这种表现手法既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才能,也传达出他对壮丽景色的赞美之情。
  1. 水共天浮日射洋(水映日月)
  • 译文:水面与天空相接,太阳的光芒直射海面。
  • 注释:这里的“水共天浮”形象地描绘了湖面与天空交融的景象;“日射洋”则描述了太阳光线直射海面的情景。
  • 赏析: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界美景的赞叹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和谐、平静生活的向往。
  1. 门卒何年隐吴市(门卒何时隐于吴市)
  • 译文:那曾经的门卒,何时才隐居于吴市之中?
  • 注释:吴市是指古代苏州市,位于今天的江苏省。这里的“门卒”可能指的是一位曾经显赫一时的人物。
  • 赏析:诗人通过提及门卒,引发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与思考。这种表达方式既体现了诗人的怀旧之情,也反映了他对于历史变迁的关注。
  1. 啬夫当日爱桐乡(啬夫当年钟爱桐乡)
  • 译文:那位吝啬的啬夫,当年也曾钟爱桐乡。
  • 注释:这里的“啬夫”可能指的是一个曾经富有但后来变得吝啬的人。他曾经钟爱桐乡,意味着他对那里的风景或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
  • 赏析:诗人通过对啬夫的描写,表达了对他过去辉煌时期的回忆以及对那个时代的怀念之情。这种写法既展示了诗人的情感深度,也反映了他对历史的深刻洞察。
  1. 蚁封未敢夸荣策(蚂蚁尚且不敢炫耀荣华)
  • 译文:即使是蚂蚁也不敢炫耀自己拥有的荣华富贵。
  • 注释:这里用蚂蚁作为比喻,强调了谦逊的重要性。
  • 赏析:诗人通过蚂蚁的形象,传达了谦逊美德的重要性。这种表达方式既简洁有力,又富含哲理意味,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1. 芳草无人自芳(芳草无人独自芬芳)
  • 译文:即便是无人欣赏的芳草,也能独自散发出芬芳的气息。
  • 注释:这里的“芳草”指的是生长在野地中的花草草木。诗人用它来比喻那些默默无闻、不为人知但依然保持本色的事物。
  •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芳草无人欣赏却能自行绽放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颂以及对平凡事物的尊重。同时,也揭示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