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午固薄德,南风扇群污。
痴儿各翻覆,血刃起相屠。
老羝作人语,海上生羊鱼。
山东二百州,白日栖群胡。
更擅年代足,文皇受乾符。
泰少否则长,岂亦天意欤。

【注释】

典午:指晋朝的司马氏。薄德:德行浅薄。南风扇群污:南方有风气,便滋生许多小人。痴儿:愚钝的儿。翻覆:反复无常。血刃:用血刀,比喻杀人。相屠:互相残杀。老羝(dī)作人语:公羊生角,因年长而能说话。海上生羊鱼:海中的鱼儿忽然变成羊,是说变乱的征兆。山东二百州:指东晋的疆土。白日栖群胡:白天太阳下,一群胡人栖息在那里。更擅年代足,文皇受乾符:在魏、晋交替之际,天下大乱,只有晋武帝司马炎能够平定祸乱,接受上天赐予的符命。泰少则长,岂亦天意欤(jū):太年轻就当了天子。天意,上天的意思。

【赏析】

《读史感兴》是一首咏叹时事之作,诗中以“典午固薄德”起笔,点明主题,接着连用四个典故来说明“典午”之薄德,然后直陈乱亡之祸,最后借“文皇受乾符”一语,抒发感慨。全诗语言简练,含义丰富,耐人寻味。

“典午”句:晋武帝司马炎建立魏国后,改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典午”,即三国魏正始年间。“簿德”,薄德,指德行浅薄。

“南风扇群污”句:晋室东渡后,中原一带成为少数民族入侵的目标,于是北方战乱频繁,民不聊生。“南风扇群污”即指这种情形。“南风扇”,指南方之风,指当时南方地区战乱不断,社会动荡不安。“群污”,指各种坏人坏事。此句言晋室东渡后中原一带成为少数民族入侵的目标。

“痴儿各翻覆”句:《史记·项羽本纪》载,鸿门宴上范增曾向项庄示意让他刺杀刘邦,张良及时制止。“痴儿各翻覆”,比喻那些愚蠢的人反复无常,反复无常就是“翻覆”。此句言那些愚蠢的人反复无常。

“血刃”句:“血刃”即用刀杀死。此言用血刀杀人。“血刃”,指用刀杀死。

“老羝作人语”四句:据《晋书·五行志》载,晋惠帝永康元年(公元300年),东海郡有一羝(tí)老牛,长角,能说话。它告诉人们将要发生动乱,并预言东海郡将被攻陷。“老羝作人语”,即指这一预言。“海上生羊鱼”,见王充《论衡·物势》篇,谓海上生羊,东海郡将有大难。此句言东海郡将要受到攻击。

“山东二百州”句:指自汉末至西晋初年,中原地区先后被五胡乱华的匈奴、羯族、鲜卑、氐族等异族占领,形成十六国的割据局面。“山东二百州”,指这些地方。“白日栖群胡”,言太阳之下,一群胡人栖息在那里。此句言太阳底下一群胡人栖息在那里,暗喻群雄逐鹿中原。

“更擅年代足”四句:言魏、晋易代,天下大乱。“更擅年代足”,“擅”,通“禅”,传袭。“文皇帝”,指晋武帝司马炎。“乾符”,相传尧舜时代有十个圣人,分别掌管天文历法和人事,故称十个圣人所执掌的历法为“乾符”。这里借指天命或天意。此句言晋武帝司马炎传位给司马衷,司马衷即位为晋惠帝,天下开始混乱。

“泰少则长”四句:泰,即司马攸。《世说新语·政事》载,司马攸曾对贾谧说:“我年少当家,政由我出。”贾谧答:“泰伯(泰字本作太伯)犹在堂。”泰字本作太字,太伯,即泰伯的儿子吴太伯(又称季札,春秋时吴国大夫)。太伯去世时才三岁,所以司马攸说“泰少则长”。这两句意思是:太伯去世时才三岁,如果太伯还在的话会如何?“岂亦天意欤”,难道这是天意吗?

此诗通过典引、比兴、赋体、对话等手法,表达了诗人忧患时局、慨叹世事沧桑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