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燕南昔混同,相望却恨马牛风。
往来未省谁为伴,言语从来自不通。
百岁遗民愁绪外,数声羌笛梦魂中。
径须争渡长淮去,三月烟尘一洗空。

【注释】

①泗州:今江苏盱眙县,是南宋的行都。

②淮北、燕南:指宋朝和金国的地域,淮河以北属宋。

③相望:彼此相对。

④马牛风:比喻战乱。

⑤往来:指作者从宋到金的往返。

⑥谁为伴:没有人作伴。

⑦言语:指说话。

⑧百岁遗民:百年来受金统治的百姓。

⑨数声羌笛:形容羌笛声音凄楚。

⑩径须:应当,必须。

⑪三月:春天的三个月。

⑫烟尘:指战争带来的混乱景象。

⑬争渡:争相渡过淮河。

⑭三月:指春天的三个月。

⑮洗空:洗净。

【赏析】

《回程泗州道中》是一首纪行诗,描写作者在宋金战争中的所见所闻以及由此产生的感慨。全诗四句,每句五字,共二百字,结构谨严,一气呵成,叙事抒情并重,有波澜起伏之感。前二句写景,后二句言情,中间过渡自然。首联“淮北燕南昔混同,相望却恨马牛风”,写宋金两国曾经和平相处,如今却相互征战,令人感到痛心疾首。颔联“往来未省谁为伴,言语从来自不通”,写作者在战争中的所见所闻,既感叹战争给百姓带来的灾难,又表达了自己对金国统治者的不满和愤慨之情。颈联“百岁遗民愁绪外,数声羌笛梦魂中”,写遗民们在战争年代里的生活状态,他们虽然身处异乡,但依然怀有的是对故土的思念之情。尾联“径须争渡长淮去,三月烟尘一洗空”则表明了作者决心要渡过淮河,结束这场无谓的战争,还中原一个太平的世界。整首诗通过描绘战争场面、刻画遗民心理以及抒发作者情怀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充分表达了诗人对于和平的渴望以及对侵略者的痛恨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