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须祷旱必桑林,试扣丛祠丐一临。
再拜炉烟方裛裛,四周云气已骎骎。
田龟向去亡凶兆,垤鹳新来有好音。
多谢神灵怜老令,肯倾膏泽慰民心。

徽州绩溪县六月二十五日迎汪王于县厅祈雨,未之应也。七月三日,率同官再祷焉,酌献方毕,阴云四合,甘雨大霈,因以小诗纪实:

何须祷旱必桑林,试扣丛祠丐一临。

再拜炉烟方裛裛,四周云气已骎骎。

田龟向去亡凶兆,垤鹳新来有好音。

多谢神灵怜老令,肯倾膏泽慰民心。

注释:

  1. 何须祷旱必桑林:为什么不需要去祈祷干旱必须得到桑树林的庇护呢?
  2. 试扣丛祠:试着叩响丛祠的门。
  3. 灶烟方裛裛:灶神的烟气还缭绕着。
  4. 四周云气已骎骎:周围的云气已经开始蔓延。
  5. 田龟向去亡凶兆:田地上的龟甲消失,预示着没有灾祸。
  6. 垤鹳新来有好音:鹳鸟的出现预示着好运即将来临。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绩溪县为祈雨而作的小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神灵的敬畏之情,以及对自己国家的担忧和期望。
    首句“何须祷旱必桑林”,诗人用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于祈雨的态度。他认为,祈祷干旱并不一定能得到桑树林的庇护,而是应该依靠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去解决问题。这种态度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规律的尊重和对于人类自身能力的肯定。
    次句“试扣丛祠丐一临”,诗人进一步描绘了祈雨的场景。他试图叩响丛祠的门,祈求神灵的到来。这里的“叩”字既表达了诗人的行动,又传达了他的虔诚和期待。
    第三句“再拜炉烟方裛裛”,诗人描述了在祭祀过程中的情景。他跪拜在炉边,烟气缭绕着他的头发和衣服。这里的“再拜”和“烟气”都是诗人情感的表现,也是祈雨仪式的一部分。
    第四句“四周云气已骎骎”,诗人描绘了周围环境的变化。随着祈祷的时间增长,周围的云气开始蔓延开来,预示着天气将发生变化。这里的“四周云气”不仅指自然界的现象,也象征了国家的政治形势。
    第五句“田龟向去亡凶兆”,诗人通过神话传说来解释当前的天气情况。他认为田地上的龟甲消失,预示着没有灾祸。这里的“田龟”和“亡凶兆”都是诗人的象征性表达,也反映了他对国家未来的乐观态度。
    第六句“垤鹳新来有好音”,诗人再次描绘了新的气象。鹳鸟的出现预示着好运即将来临,这是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
    最后一句“多谢神灵怜老令,肯倾膏泽慰民心”,诗人表达了感谢之情。他感谢神灵对他的照顾和关怀,也希望神灵能够继续保佑国家和人民。这里的“膏泽”象征着丰富的资源和恩惠,也代表了国家的繁荣昌盛。
    整首诗通过对祈雨场景的描绘和对神灵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民众福祉的关心。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规律的敬畏和对于人类自身能力的自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