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帜摇摇眩目光,雷车殷殷讶空肠。
咄嗟有底千峰雨,珍重无多一瓣香。
粳稻气苏南亩喜,芭蕉声到北窗凉。
恭惟英济纲维是,并遣炎官理去艎。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电帜摇摇眩目光,雷车殷殷讶空肠。
咄嗟有底千峰雨,珍重无多一瓣香。
粳稻气苏南亩喜,芭蕉声到北窗凉。
恭惟英济纲维是,并遣炎官理去艎。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 第一句:“电帜摇摇眩目光,雷车殷殷讶空肠。”
- “电帜摇摇”指的是闪电闪烁的景象,而“眩目光”则形容闪电的光芒强烈到足以令人眩晕。这里的“殷殷”可能是指雷声隆隆,给人以强烈的感受。
- “雷车殷殷讶空肠”描绘了雷声轰鸣的场景,仿佛在震撼着空旷的大地。这里用“空肠”来形容雷声的力量之大,仿佛能直达人的灵魂。
- 这句诗通过描绘闪电和雷声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某种震撼和不安。
- 第二句:“咄嗟有底千峰雨,珍重无多一瓣香。”
- “咄嗟有底”意味着突然间降下了大量的雨水,给人一种突如其来的感觉。“千峰雨”则形象地描绘了雨势之大,如同千座山峰被雨水笼罩。
- “珍重无多一瓣香”则是指雨后空气中弥漫的清香,虽然珍贵但数量不多。这里用“一瓣香”来形容这种清新的气息,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恩赐。
- 这句诗通过描绘雨后的景色和气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某种感慨和珍惜。
- 第三句:“粳稻气苏南亩喜,芭蕉声到北窗凉。”
- “粳稻气苏南亩喜”描述了江南地区水稻的生长情况,由于雨水充足,使得稻谷得以茁壮成长。这里用“气苏”来形容水稻生长得旺盛,充满活力。
- “芭蕉声到北窗凉”则是描绘了从南方传来的声音——芭蕉叶声,带来了清凉的感觉。这里的“北窗凉”不仅指听觉上的享受,还暗示了季节转换带来的凉爽。
- 这句诗通过描绘南方和北方的差异,展现了大自然的多样性和美丽。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向往。
- 第四句:“恭惟英济纲维是,并遣炎官理去艎。”
- “英济纲维是”指的是皇帝治理天下的能力。在这里,“英”可以理解为英明、英武,而“济纲维是”则是指能够治理国家,维持秩序。
- “并遣炎官理去艎”则是指派遣官员们去处理事务,这里的“炎官”可能是指负责治理国家的官员们。
- 这句诗通过对皇帝治理天下的描述,传达了对国家繁荣稳定的期望和祝愿。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向往。
- 赏析:这首诗以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语言,描绘了一幅雨后江南的美好画卷。诗人以雷电、暴雨等自然现象为背景,通过观察和想象,将它们与自己的情感和思考紧密结合起来,创作出了一系列富有哲理和美感的诗句。整首诗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和喜爱,也有对国家治理和个人品德的思考。它既体现了诗人的才华和创造力,也展示了他对社会和人生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