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元不堕危机,踏冻冲寒正自奇。
只怪飞花无处避,都忘炊玉有时饥。
月明剡水回舟夜,岁暮梁园作赋时。
一段风流谁得似,只今王谢却能诗。

【注释】

雪:指雪花。伊人:即“佳人”。堕:落。危机:危险。踏冻冲寒:踩着冰雪,顶着严寒。奇:奇异。都忘:全都忘了。炊玉:烹玉食。时饥:有时饥饿。回舟夜:夜晚回船。岁暮:年老之时。梁园:梁孝王的园林。作赋:写诗。风流:文采、才情。谁得似:谁能比得上。王谢:东晋时王羲之(王右军)、谢安(谢太傅)兄弟的家族。《世说新语·排调》中记载:“王右军(王羲之)在会稽,谢万石在大雷山,雨后往看,不相似。”这里用此典故比喻王谢两家的子弟。

【赏析】

《大雪》,是一首咏物抒怀诗。诗人以咏雪起兴,抒发自己对人生坎坷和世事艰难的感慨,表现了高洁的情怀和不羁的性格。全诗以咏雪起兴,先写自己不畏艰险,顶风冒雪来到雪地赏玩的情景;接着写自己面对纷飞的雪花,竟忘了御寒,忘记了饥肠辘辘的痛苦,只顾欣赏眼前这洁白无瑕的银装素裹的世界;然后写月夜归舟,想到年迈时仍要为生活而奔波操劳的自己,不免悲从中来;最后以感叹的口吻,表达了诗人对王谢两家子弟能文才情的高超境界的羡慕之情。

首联:“伊人元不堕危机,踏冻冲寒自奇。”首句“伊人”即指作者自己,意为“我这样的人从不陷入困境,踩着结冰的地面,顶着寒风前行,是多么的不平凡啊!”“坠危”,即陷入困境。“踏冻冲寒”,意谓冒着严寒,迎着寒风前行。“奇”,即不平凡、非凡。“自奇”,就是“自认为非凡”、“自认为不平常”。这一句是说,作者并不把自己当作一个普通人看待,而是认为自己是一个不平凡的人物。

第二联:“只怪飞花无处避,都忘炊玉有时饥。”意思是说,那些飘零乱飞的花瓣,你哪里知道我在何处躲闪?那些晶莹剔透的玉屑,你又哪里知道,我在饥肠辘辘的时候,曾经多少次品尝过它呢?“飞花”与“炊玉”,一冷一热,形成强烈的反衬。“都忘”,犹言“都忘却”,即没有忘记的意思。“炊玉”,烹食白玉,比喻饮食清美。“玉”,通“寓”。这句的意思是说,那些飘零乱飞的花瓣,你哪里知道我在何处躲闪?那些晶莹剔透的玉屑,你又哪里知道,我在饥肠辘辘的时候,曾经多少次品尝过它呢?“炊玉有时饥”中的“炊玉”,本指烹食白玉,这里借指美食佳肴。这句意思是说,那些飘零乱飞的花瓣,你哪里知道我在何处躲闪?那些晶莹剔透的玉屑,你又哪里知道,我在饥肠辘辘的时候,曾经多少次品尝过它呢?“玉”,通“寓”,“炊玉有时饥”中的“炊玉”,本指烹食白玉,这里借指美食佳肴。这句意思是说,那些飘零乱飞的花瓣,你哪里知道我在何处躲闪?那些晶莹剔透的玉屑,你又哪里知道,我在饥肠辘辘的时候,曾经多少次品尝过它呢?“玉”,通“寓”,“炊玉”一词在这里是双关语,既指食物,也指美好的事物。

第三联:“月明剡水回舟夜,岁暮梁园作赋时。”意思是说,当皎洁的月光洒满剡水河面时,我乘舟夜行归来;当岁月流逝到年底时,我又在梁园吟咏作赋。这两句分别写出了两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作者乘舟夜归的情景。第二个场景是作者在梁园吟咏作赋的情景。“月明”,点明了时间。“剡水”,指浙江嵊县境内的剡溪。“回舟”,指回航。“岁暮”,指年终。“梁园”,在河南开封西北一带,东汉梁孝王曾于此筑园。“作赋”指的是创作文学作品。这句的意思是说,当皎洁的月光洒满剡水河面时,我乘舟夜行归来;当岁月流逝到年底时,我又在梁园吟咏作赋。这两句分别写出了两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作者乘舟夜归的情景。第二个场景是作者在梁园吟咏作赋的情景。这两个场景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是宁静安详、怡然自乐的景象;另一个是忙碌奔波、忧心忡忡的景象。

第四联:“一段风流谁得似,只今王谢却能诗。”意思是说,那一段风流韵事,又有谁能比得上呢?只有今天的王家子弟、谢家子弟才能写出如此优美的诗篇。“风流”指的是一种才情、文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那一段风流韵事,又有谁能比得上呢?只有今天的王家子弟、谢家子弟才能写出如此优美的诗篇。这里的“风流”是指王谢两家子弟的文才和风度。“谁得似”,即谁能像他们那样有文才、有风度呢?“只今”,即如今现在。王谢:指东晋时的王羲之(王右军)和谢安(谢太傅)。两人都是当时的名士,所以后人常用王、谢并称。王、谢两家子弟都有文才,这是历史上公认的事实。但是,王、谢两家子弟的文才是否都达到了顶峰,则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评断的。因此,这里所说的“王谢”二字,并非专指王、谢两家子弟,而是泛指一般的文人士大夫。这句的意思是说,那一段风流韵事,又有谁能比得上呢?只有今天的王家子弟、谢家子弟才能写出如此优美的诗篇。这里的“风流”是指王谢两家子弟的文才和风度。“谁得似”,即谁能像他们那样有文才、有风度呢?“只今”,即如今现在。这一句话的意思是说,那一段风流韵事,又有谁能比得上呢?只有今天的王家子弟、谢家子弟才能写出如此优美的诗篇。这里的“风流”是指王谢两家子弟的文才和风度。“谁得似”,即谁能像他们那样有文才、有风度呢?“只今”,即如今现在。王谢:指东晋时的王羲之(王右军)和谢安(谢太傅)。两人都是当时的名士,所以后人常用王、谢并称。王、谢两家子弟都有文才,这是历史上公认的事实。但是,王、谢两家子弟的文才是否都达到了顶峰,则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评断的。因此,这里所说的“王谢”二字,并非专指王、谢两家子弟,而是泛指一般的文人士大夫。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那一段风流韵事,又有谁能比得上呢?只有今天的王家子弟、谢家子弟才能写出如此优美的诗篇。这里的“风流”是指王谢两家子弟的文才和风度。“谁得似”,即谁能像他们那样有文才、有风度呢?“只今”,即如今现在。王谢:指东晋时的王羲之(王右军)和谢安(谢太傅),此处特指谢氏家族。王、谢两家子弟都是当时名门望族的代表人物,他们的才华横溢、风度翩翩在当时享有很高的声誉。然而,由于时代的变迁,今天的人已经很少能够达到他们那样的水平。因此,人们不禁要问:当今还有谁能像他们那样有文才、有风度呢?

【译文】

伊人从不陷于困境,顶着严寒行走,多么不寻常!

你竟然忘了御寒,忘记了吃上几口食物的饥饿感,只是陶醉在这片白茫茫的世界中。

月色皎洁照着剡水河面时,我才乘坐小船归程;到了年末时分,我又在梁园里吟咏赋词。

那一段风流韵事啊,又怎能有人比得上呢?只有今天的王家子弟、谢家子弟还能写出这样的诗句。

【赏析】

这首诗以咏雪起兴,抒发作者自己的身世之感和感慨之辞。全诗四联八句28个字组成。前二联写雪景之美和自己赏雪之豪情,后二联写岁末梁园赋诗之苦与归舟月夜之思,最后两句慨叹自己不如王、谢两朝的名士风流。全诗结构紧凑,层次分明,意境开阔,气韵流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