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行涉南原,遥望北山岑。
上有千尺崖,下有高树林。
高林转幽隩,戛然啼双禽。
流水自迅逝,白云澹无心。
策杖者谁子,闲来坐春阴。
相逢择林下,携手溪水滨。
对之两无言,悠然鸣素琴。
素琴清且越,畅以披冲襟。
冲襟良自尔,那知春已深。

【解析】

此诗为五言律诗,全篇以写景为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前四句写山中景色,后四句写游赏的情趣。

【解答】

“出心原”:出自《诗经•大雅•荡》“出其东门,有女如云”,意译为:我来到这山间。

“行行涉南原,遥望北山岑”:意为:沿着山路走过长长的南面的原野,远远地望见北方的山峰。

“上有千尺崖,下有高树林”:意为:上面有着百尺的危崖,下面生长着茂密的高林。

“高林转幽隩,戛然啼双禽”:意为:高耸的树林里传来鸟儿凄厉的鸣叫。

“流水自迅逝,白云澹无心”:意为:清流急速地奔涌而去,白云飘荡而毫不停留。

“策杖者谁子,闲来坐春阴”:意为:拄着手杖的是何人的公子,悠闲地坐在春天的树荫之下。

“相逢择林下,携手溪水滨”:意为:偶然相遇就选择在树林下面,手拉手站在小溪的岸边。

“对之两无言,悠然鸣素琴”:意为:面对这山水美景,两人却默默无语,只有那素琴发出悠扬的声音。

“素琴清且越,畅以披冲襟”:意为:素净的琴声清澈而且清越,畅快地抒发了胸中的郁闷。

“冲襟良自尔,那知春已深”:意为:胸怀开阔自然如此,哪里知道春天已经来临了。

【赏析】

本诗描写山中景色和游赏的情趣,是一首写景诗。

首联“出心原”点明游历之地,“原”指山间小路,“出心”指到达这里。“行行涉南原,遥望北山岑”两句写远望所见,“行行”“遥望”表明游赏的兴致很高,“南原”“北山“表明游历的地方不远。“上有千尺崖,下有高树林”二句写近观所见,“上”“下”说明作者立足点较高,视野较宽。“高林转幽隩,戛然啼双禽”二句写近处所见,“转”说明林木繁茂,“幽隩”形容树木葱郁。“高林转幽隩,戛然啼双禽”两句写游赏所见景物,“高林”“双禽”表明作者所处位置较近,所见景物较真切。“流水自迅逝,白云澹无心”二句写远观所见,“迅逝”“澹心”表明作者立足点较低,视野较窄。“流水自迅逝,白云澹无心”两句写远望所见景物,“流水”“澹心”表明作者立足点较低,视野较窄。“策杖者谁子,闲来坐春阴”二句写近闻所见,“策杖”“闲来”说明作者所在之处较近,“春阴”说明作者所见景物较真切。“相逢择林下,携手溪水滨”二句写近闻所见,“相逢”“携手”表明作者所处的地位较近,“溪水滨”表明作者所见景物较真切。“对之两无言,悠然鸣素琴”二句写游赏时所见景物,“对之”“无言”表明作者所处的地位较近,“悠然”“鸣素琴”表明作者心境较为平和。

全诗以写景为主,但情景交融,意境浑成。前四句写山中景色,后四句写游赏的情趣。前四句从远到近、从高处到低处、从静到动逐层写去,写出了一幅层次分明的画面:远处是连绵不断的群山;中间是茂密的树林;近处是潺潺流动的小溪与高耸入云的悬崖。最后两句则把视线从外景转向内景,写诗人在这优美的环境中悠然自得地抚琴。

诗中没有浓墨重彩,没有刻意渲染,只是平实无华地描绘出了一幅宁静秀丽的山林画卷。

全诗结构严谨完整,语言简练通俗,意境优美清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