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湖天凛似秋,曾凭樯燕小迟留。
苍崖偃蹇浮屠古,白壁淋漓醉墨流。
吹浪鱼龙供客戏,乘槎牛斗得天游。
一声帝子云璈曲,家在蓬壶碧玉楼。
【注释】
和洞庭古寺壁间韵:指在洞庭湖畔的古寺壁上题写的一首诗,作者以诗和之。
倚:靠着,靠在上面。
樯燕:船上的燕子。
偃蹇:高耸、直立的样子。
浮屠(fú tuó):古代印度的一种石雕佛像。
淋漓:水墨淋漓,指用浓重笔墨点画。
吹浪:形容波涛汹涌。
戏:游戏,玩耍。
乘槎(chā):传说中的仙人木筏,用来渡海。
蓬壶:即蓬莱,传说中的仙山名。碧玉楼: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常用来比喻华丽的楼阁。
【译文】
六月的天仿佛到了深秋,曾经靠在船桅上的燕子也迟迟不肯飞走。
苍崖直立高耸如同古代的佛塔,白壁之上淋漓的醉笔如同泼出的墨水。
湖面上的波浪和鱼龙一起游戏,乘着木筏牛斗星斗之间遨游。
一曲《帝子云璈》曲声飘荡,家就在那蓬莱仙岛上碧玉高楼。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抒怀之作,诗人以洞庭湖畔的古寺为景,借古人之酒杯,浇胸中之块垒,表达了自己对历史沧桑的感概以及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情怀。
首句“六月湖天似秋”,是说洞庭湖六月时节,湖天一色,一片肃杀之气,使人有秋天的感觉。“曾凭樯燕小迟留”,意思是曾经站在船桅上,看着燕子在空中盘旋飞翔,久久不肯离去。这一句通过燕子这一意象,表现了诗人的孤独与寂寞。燕子在古诗中常被用来寄托离别之情,这里诗人看到燕子久久徘徊不飞,自然联想到自己漂泊异乡,不得归去的无奈与惆怅。
接下来四句,诗人将目光投向洞庭湖畔的古寺。“苍崖偃蹇浮屠古”一句描写的是岳阳楼附近的自然景色,苍翠的崖壁直立而高耸,宛如一座古老的佛塔。而“白壁淋漓醉墨流”则是写在岳阳楼上题写的诗句。这里的“淋漓”二字,既形容了墨迹的浓厚,也暗示了作者挥毫时的豪放不羁。
诗人继续描绘了岳阳楼下的江面景象。“吹浪鱼龙供客戏”,说的是江面上的波浪与鱼龙一起嬉戏,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这里的“吹浪”与“鱼龙”相互映衬,生动地表现了洞庭湖的壮丽景色。
最后两句,诗人再次回到岳阳楼上,眺望远方。“乘槎牛斗得天游”,意思是乘坐木筏,像牛斗星那样在天空中遨游。这里诗人运用了神话传说的元素,将自己比作仙人,展现出了超脱现实的意境。而“一声帝子云璈曲,家在蓬壶碧玉楼”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心境。这里的“帝子”指的是天上的神仙,而“云璈曲”则是指天上的音乐,诗人通过这两个意象,表达了自己向往神仙生活的愿望。最后一句更是直接点明了诗人的身份——他就是那位住在蓬莱碧玉楼的神仙。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历史的沧桑感,又有个人的情感色彩,是一首难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