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俗湘人百不忧,口无异论只歌讴。
皆言此日孙夫子,还是当年郭细侯。
不信民情容易得,可能仁闻镇长流。
而今九郡皆膏泽,看取黄云万顷秋。
《上湖南孙漕四首》是宋代诗人廖行之的一首七言古诗。下面将逐句进行释义:
湘俗湘人百不忧:描述的是湘郡(今湖南省境内)的人们普遍乐观的态度,他们面对生活的种种困难和挑战,却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不被外界的忧虑所影响。
口无异论只歌讴:这里的“歌讴”指的是歌唱和赞美,表明湘郡的人们没有异议,只是通过歌声和赞美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皆言此日孙夫子:这里的“孙夫子”指的是孙漕,一个受人尊敬的人物或贤者。人们普遍认为他是一位智慧和品德兼备的人。
还是当年郭细侯:“郭细侯”可能是指郭子仪,唐代著名将领和政治家,以其忠诚和勇敢著称。这句话意味着孙漕与郭子仪一样,都是值得尊敬和怀念的人物。
不信民情容易得:这里的“民情”指的是民众的心声和意愿,而“容易得”表示这些心声和意愿并不容易被理解和接受。这句话表达了对民众真实想法和感受的怀疑。
可能仁闻镇长流:这里的“仁”可能指的是仁政,即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的政策。而“镇长流”则意味着仁政能够深入人心,成为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这句话暗示了良好的政治治理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而今九郡皆膏泽:这里的“膏泽”指代滋润、恩泽,形容政策或治理给地方带来了极大的好处。九郡都沐浴在这片恩泽之下,意味着国家的治理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看取黄云万顷秋:这里的“黄云”形容秋天的景色,给人一种辽阔、壮丽的感觉。而“万顷秋”则意味着这片景色广阔无垠,令人赞叹不已。这句话寓意着国家治理的美好景象和人们对未来的期待。
这首诗通过对湘郡人民的生活态度、历史人物的评价以及政治治理的成效进行了生动的描述。诗中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优秀人物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国家治理现状的看法和自己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