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质依雕槛,盘根似旧峰。
美材高并接,强干直相容。
度夕寒声细,凌秋翠影重。
当轩何郁郁,应只待秦封。
诗句原文
高闬营层构,翚飞势自伸。
已闻能赋客,空忆带星人。
雕槛凭秋迥,朱扉敞汉新。
龟趺清刻在,谁共继芳尘。
翻译
- 高耸的楼台与雕花栏杆相映:描述楼台的高大和精美,通过“高闬营层构”和“彫槛凭秋迥”来体现其壮丽与优雅。
- 彩绘飞翔如孔雀般伸展翅膀:通过“翚飞势自伸”,形象描绘了楼台周围景色的美好和生机勃勃的景象。
- 听闻那些能写诗赋的人:通过“已闻能赋客”,暗示了诗人对于文人雅士的向往和欣赏。
- 怀念曾经的名人:通过“空忆带星人”,表达了对过去名人的追忆和思念。
- 雕梁画栋中悬挂着清雅的石碑:通过“龟趺清刻在”,描绘了楼中的石碑雕刻之美。
- 谁能继续传承这份美好?:以“谁共继芳尘”结尾,引发了人们对文化传承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思齐楼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对历史文化的尊重。首先,诗中“高闬营层构”和“翚飞势自伸”等词句,生动地勾勒出思齐楼的雄伟与美丽,让人仿佛置身其间,感受到那股浓郁的文化氛围。
诗人通过对“已闻能赋客”与“空忆带星人”的描述,反映了他对于文人雅士的向往。这不仅体现了他对知识的渴望,也反映了他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尊重。这种情感深深植根于他的内心深处,使他更加珍视那些能够留下千古绝唱的文人。
“谁共继芳尘”这一结尾,则引发了读者对于文化传承的思考。这首诗不仅是对思齐楼的赞美,更是对文化传承的呼唤。它告诉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我们都应该珍惜并传承我们的文化瑰宝,让它们继续在我们的生活中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