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壁无遮碍,凭阑豁远胸。
何须高百尺,亦可卧元龙。
【注释】:
四穿楼:指一种四层的楼房。其名取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中的“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的“梁”字,意即楼。
无遮碍、凭阑豁远胸,形容楼高耸入云,四周没有遮挡物。凭阑,栏杆;豁远胸,开阔心胸,胸怀壮志。
何须高百尺,亦可卧元龙。意思是说不必非得高楼大厦才能体现人的雄心壮志,即使住在低矮的屋子里,也能像卧龙先生那样胸怀壮志。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抒情小诗。诗人借咏怀历史名人诸葛亮的事迹来抒发自己的抱负和情感。
首句写登楼之所见。四壁无遮障,说明这座楼很高,四面环视,视野开阔。“凭阑豁”,既形容了登楼者的心情,也点出了这座楼的特点:高耸入云。这两句写出了楼的高和视野的开阔。
第二句紧承上句,进一步写登楼者的心情。既然登上高楼,放眼望去,自然心胸开阔,可以忘却一切俗务,任情纵欲,于是不禁想起古人的豪情来。这句诗写得非常形象生动,使人读后如身临其境,似乎真的能看见一个人物站在楼上,眺望着外面的世界。
第三句是全诗的重点。诗人并没有停留在前两句的描绘上,而是通过比喻,进一步强调了自己要建功立业的决心,以及自己与古代英雄豪杰相比毫不逊色的气概。这里的关键是“亦可”二字。“亦可”二字表明诗人并不是一定要像古代的英雄豪杰那样建功立业,只要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就可以了。这种自信和骄傲之情溢于言表。
最后一句是整首诗的总结,也是诗人的自白,他希望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然而,他也深知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并非易事,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和代价。所以,在结尾处他用了一个典故:“卧元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以智谋著称,人们尊称他为“卧龙先生”。这里用“卧龙先生”比喻自己,既是对自己才华的赞美,也是对自己将来事业成功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