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千花巧趁春,爱春何独水边人。
青门紫陌酒旗扬,丽日和风天气新。
白玉少年长带佩,红蕖游女小腰身。
自怜惯作金明客,坐对闲窗满席尘。
【注释】
次韵陈无伤春日书事:这是一首次韵诗,应和陈无伤的《春日书事》。
百草千花巧趁春,爱春何独水边人。
百草千花:比喻众多的花草树木。巧趁春:巧妙地抓住春季的时机。
水边人:指诗人自己。
青门紫陌酒旗扬:青门,即今陕西长安县青门外。紫陌,指皇城北的大街。酒旗,指酒店门前悬挂的彩旗。
丽日和风天气新:丽日,晴朗的阳光;和风,温暖的春风。
白玉少年长带佩:形容青年男女佩戴的玉佩。
红蕖游女小腰身:形容少女轻盈纤细的腰肢。
自怜惯作金明客,坐对闲窗满席尘。
自怜:自我怜惜,表示自谦。
金明客:金明坊的居民。这里指居住在金明坊的读书人。
闲窗:闲暇的窗户。
满席尘:指桌上满是尘埃。
赏析:
这首诗是陈师道为应和好友陈无伤的《春日书事》而写的。陈师道(1053-1089),字无咎,号后山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英宗治平二年进士,曾任国子监博士、秘书省正字、太常博士、京东东路安抚使等职。他与苏轼、黄庭坚齐名,并称“苏黄陈米”。其诗风格清雅自然,尤善议论,善于刻画人物性格,以简驭繁,含蓄隽永。
【译文】
百花争艳草木茂盛,喜爱春天的只有河边的人。
酒馆门前挂着酒旗,晴天和煦暖风拂面。
年轻的英俊男子腰系着玉佩,少女们身姿苗条纤美。
我常常自怜为一位金明坊的客人,闲坐在窗前看着桌上满是尘埃。
【赏析】
首联写景,描绘的是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百花竞放,草木葱茏,处处都洋溢着春天的气息。然而,诗人却只爱那在河边的人们,因为那里才是春天最美的所在。这一联中,“百草”与“千花”相映衬,既突出了春天万物复苏的特点,又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水边人”则是诗人所钟爱的群体,他们远离都市的喧嚣,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这种生活虽然平淡却充满了诗意,让人不禁向往。
颔联则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青砖铺就的小路上,酒旗招展;明媚的阳光下,和风吹拂。这两句诗通过对青砖小路、酒旗、阳光、和风等元素的描绘,生动地再现了春天的景象。同时,也传达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情绪。这种情绪不仅体现在画面上,更通过诗人的内心感受得以体现。
颈联则转向描写人物形象,通过赞美年轻人和少女的美丽来表达他们对春天的喜爱之情。“白玉”一词用来形容年轻男女所佩戴的玉佩,既体现了他们的高雅气质,又增添了几分诗意。“红蕖”一词则用来描绘少女们的身姿,既有视觉美感,又有触觉体验。这两个词的使用,既突出了人物的形象特点,又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感染力。
尾联则是诗人的自我反思。他用“自怜”二字表达了自己的谦逊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他认为自己总是像一位金明坊的客人一样闲坐于窗前,看着桌上满是尘埃,感叹人生如梦。这种感慨既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又透露出他对生活的热爱与执着追求。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优美、情感丰富,是一首难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