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麓阴森径屈盘,渐惊危步入重峦。
地分宝刹临空翠,天设飞梁跨激湍。
雾暗云蒸山气肃,雪翻雷辊水声寒。
我来不作多求想,试出神光变现看。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郢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题天台山石桥庵院
林麓阴森径屈盘,渐惊危步入重峦。
地分宝刹临空翠,天设飞梁跨激湍。
雾暗云蒸山气肃,雪翻雷辊水声寒。
我来不作多求想,试出神光变现看。
注释:
题:题目。
天台山:位于浙江省中部的一座山峰,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佛教文化而闻名。
石桥庵院:指天台山中的一处建筑,名为石桥庵,可能是一座寺庙。
林麓:树林和山脚。
阴森:阴暗、寂静的样子。
径:小路。
屈盘:曲折回旋。
危:高峻。
地分宝刹:指寺庙周围环境。
空翠:空中飘浮的绿色。
天设飞梁:上天安排的飞架在高空的桥梁。
激湍:急流的水。
雾暗云蒸:云雾缭绕,气氛沉闷。
雪翻雷辊:形容雪花飘落时的声音和雷声滚动的声音,给人一种震撼的感觉。
神光变现:描述神灵显现或奇迹发生的场景。
赏析:
这首诗以“题”为题,描绘了天台山石桥庵院的美丽景色和神奇氛围。全诗以生动的笔触刻画了天台山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首句“林麓阴森径屈盘”,描绘了天台山的茂密森林和曲折的山路,营造出一种幽静、神秘的氛围。次句“渐惊危步入重峦”,表现了诗人在进入山林后,逐渐感受到山势险峻,心情也随之紧张起来。
第三句“地分宝刹临空翠”,描述了寺庙周围环境的美丽和宁静,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第四句“天设飞梁跨激湍”,则描绘了天空中飞架的桥梁跨越湍急的水流,展现出自然的神奇和壮丽。
接下来的诗句进一步描绘了天台山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第五句“雾暗云蒸山气肃”,描绘了云雾缭绕、气氛沉闷的场景,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第六句“雪翻雷辊水声寒”,则通过雪花飘落的声音和雷声滚动的声音,传达出了冬天的寒冷气息。
最后两句“我来不作多求想,试出神光变现看”,表达了诗人对于美景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神灵显现的好奇和期待。这两句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情感,也体现了他对自然美的赞美和欣赏。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情。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以及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