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鸡不与众鸡同,曾逐旌阳上碧空。
学得仙家餐玉法,至今木血不能红。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赏析能力。这是一道考核诗歌的内容和主旨的试题,注意要读懂诗的内容,答题时先答出诗句的意思,然后结合着具体的诗句内容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或表达的思想意义。此诗是一首咏物诗,前两句写鸡冠花不与众鸡同,后两句写它学得仙家餐玉法,却因木性而无法使血液变红。
【答案】
译文:
木鸡(一种没有生命、不会鸣叫的木偶)不与众鸡同,曾随旌阳君(传说中的仙人)上碧空(指天宫)。
学得仙家食玉法,至今木血不能红。
赏析:“鸡冠子”即鸡冠花,又名鸡爪花。相传晋朝道士许逊在庐山修道,一日见一群黄雀飞入深山中不见了,他追至山下不见踪迹,只好怅然离去。回到庐山,他看到一丛野草开出了五颜六色的花朵,就采来种在自己的院子里。不久这株野草长出了鸡冠子,形状如鸡冠,故称“鸡冠草”,又叫“鸡爪花”。传说中鸡冠草能治百病,所以又叫“神草”。
首句写鸡冠花不与众鸡同。鸡冠花的茎细长而柔韧,颜色淡绿,有白色斑点。花形酷似鸡冠,因此人们又称之为“鸡爪花”、“鸡冠子”。它的花期为4~10月,一般生长在低海拔的山地,在丘陵地带常见。鸡冠花喜欢阳光充足的环境,在半阴的地方也能生长。在炎热的夏季开放,花色鲜艳,十分美丽。
次句说鸡冠花曾随旌阳君(传说中的仙人)上碧空。据《神仙传》载,东晋时期道教著名人物许逊曾任旌阳令,后辞官归隐于西山箕水洞修炼。据说,许逊曾在山上见到一只鹤从空中飞下,落于他的面前,鹤口衔着一枝青竹,上面有五色花纹,鹤便飞去。后来,许逊在竹林中挖出一株青竹,上面也有五色花纹,于是便将这株青竹种下。过了一年,青竹长成了一棵小树,结了许多果实。这些果子成熟后,果实外皮裂开,里面有像鸡蛋一样的东西。许逊把果子吃了一个,感到味道鲜美可口,便用剩下的果子种植起来。不久,这棵小树长成大树,树上长满了各种颜色的果子。许逊认为这些果子都是仙果,可以长生不死。他每天吃了一颗,身体渐渐强健,精神也越来越好。几年后,他的身体变得像年轻人一样年轻健壮。从此以后,他就过上了逍遥自在的生活。后来有人知道这件事后就去问他是怎么做到的,许逊就把这事告诉别人。人们听了以后都感到很惊讶,于是纷纷前去参观,但都没有见到什么神奇之处。于是人们便问许逊是如何做到的。许逊告诉他们:“我并没有用什么神奇的方法。只是经常跟随仙人学习罢了。”从此以后,那些前来参观的人便都按照仙人教的方法去做,果然都得到了长寿不死。后来人们把仙人居住过的山叫“旌山”,把仙人修行过的山洞叫“旌阳洞”,把仙人留下的仙药叫“旌阳散”。
第三、四句是说鸡冠花学得仙家餐玉法,却因木性而无法让血液变红。鸡冠花虽然能够食用,但是因为其木质的特性,并不能让血液中的血液变色。
赏析:
此诗借咏鸡冠花而寄托自己的理想,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像仙人那样获得长生不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