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条能几长,袖手不忍折。
东风恶作剧,客袂吹欲裂。
男儿数寸管,平世三尺铁。
何门无邹裾,有国驻孔辙。
鹰鹯击飘风,不受锦鞲绁。
骅骝踏飞电,宁顾黄金埒。
中年易悲伤,浩叹弥激烈。
常恐儿曹觉,况与我辈别。
侏儒囊粟饱,壮士唾壶阙。
子行亦何以,问口尚存舌。
但惜新相知,未是古决绝。
长安万花春,芦鞭袅晴雪。
一第宜慁子,相期抱贞节。
【注释】
柳条:柳树的枝条。
几长:多长?
袖手:双手空空。
恶作剧:顽皮。
客袂:指行旅之人的衣服,因风劲而易裂。
数寸管:比喻男子汉大丈夫的气节像管子一样坚韧。
邹裾:邹国(古国名)的衣襟;邹国是周公旦的封地。
孔辙:孔子的车痕;孔子是古代的大圣人,他周游列国时所到之处都有车迹。
锦鞲绁(xiè):用五彩丝绳系在马鞍上的带子。
鹰鹯(zhān):鸷鸟的一种,猛禽。
骅骝(húliú):骏马名。
黄金埒(lái):指良马的颈项。
壮士:英勇善战的人。
唾壶阙(quē):唾壶即口唾壶,用来漱口的器具。
侏儒:矮小的人。
囊粟(yù):一袋米。
壮士唾壶阙:形容贫穷。
相期抱贞节:互相勉励保持自己的节操。
长安:指唐代长安城,今西安。
芦鞭:以芦苇为原料编成的马鞭。
慁(xuán):通“悬”,悬挂,指悬于高枝上。
但惜新相知:只是珍惜那些刚刚相识的朋友。
何门无邹裾:哪有没有邹人的地方。邹国是周朝的一个封国,其民有高尚的道德品质。
壮士唾壶阙:形容贫穷。
子行亦何以:你此行又当如何呢?
问口尚存舌:犹言“口尚可辩”。
【赏析】
《别曹松山》是一首送别诗,写与友人分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情真意切。
开头两句:“柳条能几长,袖手不忍折。”诗人面对飘摇不定的柳条,心中不禁涌起一股依依不舍的感情。柳条本可以随风飘动,而诗人却不忍心折断它。这种心情反映了诗人对友人的依恋之情。
“东风恶作剧,客袂吹欲裂。”这两句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挣扎。诗人面对无情的东风,感叹自己的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衣袖被风吹得要破裂。这种痛苦的心情更加深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接下来的几句主要表达了诗人与朋友分别时的情感。“男儿数寸管,平世三尺铁。”诗人以比喻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友情的坚守。他认为友情就像一根细小的管子和一把普通的铁器一样,虽然微不足道,但却有着坚不可摧的力量。这种坚持不仅体现了诗人的坚强意志,也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
“何门无邹裾,有国驻孔辙。”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坚定信念。他认为无论走到哪里,只要心中有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就一定会有所作为。这种信念不仅体现了他的高尚情操,也展现了他对国家的忠诚。
接下来的几句主要描述了诗人与朋友分别时的情景。“鹰鹯击飘风,不受锦鞲绁(jié)。骅骝踏飞电,宁顾黄金埒(liè)。”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壮丽的画面,鹰鹯搏击狂风、骏马疾驰如闪电,都不受束缚。这些场景既展示了他们的勇气和决心,也表现了他们对自由的渴望和追求。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望和祝愿。“中年易悲伤,浩叹弥激烈。”诗人感叹自己已经到了中年,容易感到悲伤和沮丧。然而,他的心中充满了激情和豪迈,这种情绪使得他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和决心。
“常恐儿曹觉,况与我辈别。”诗人担心自己的儿子们会察觉到他的悲伤和无奈,更何况他还是与朋友分别。这里的“儿曹”是指年轻人,诗人担心他们的不理解和不支持会让他的悲伤更加沉重。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坚定信念、勇于担当的人物形象。他不仅对友情和爱情忠贞不渝,更有着为国家和民族利益奋斗的决心和勇气。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