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意本自遂,兹溪称独醒。
云萝环静室,水石照疏棂。
杀竹编书古,纫兰作佩馨。
王通昔不遇,时亦坐汾亭。

溪馆二首

野意本自遂,兹溪称独醒。

云萝环静室,水石照疏棂。

杀竹编书古,纫兰作佩馨。

王通昔不遇,时亦坐汾亭。

诗句释义

  1. 野意本自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认为野意本身就是一种满足。
  2. 兹溪称独醒:溪流清澈见底,如同一个清醒的人,独自在夜晚中思考和感悟。
  3. 云萝环静室: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环境,周围的云雾缭绕,仿佛置身于仙境。
  4. 水石照疏棂:通过水石的反射,使得窗外的景象也清晰可见,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
  5. 杀竹编书古:使用竹子制作书籍,体现了一种简朴而古老的生活方式。
  6. 纫兰作佩馨:用兰花制作成佩饰,散发出淡淡的香气,寓意着高洁的品质。
  7. 王通昔不遇:引用了历史人物王通的故事,表达了自己曾经的不得志。
  8. 时亦坐汾亭:坐在汾亭中,享受着时光的美好。

译文注释

  • 野意本自遂:野意原本就是如此,随心所欲地生活。
  • 兹溪称独醒:这里的溪流清澈见底,宛如一个清醒的人,独自在夜晚中思考和感悟。
  • 云萝环静室:周围云雾缭绕,仿佛置身于仙境般的地方。
  • 水石照疏棂:通过水石的反射,使得窗外的景象也清晰可见,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
  • 杀竹编书古:使用竹子制作书籍,体现了一种简朴而古老的生活方式。
  • 纫兰作佩馨:用兰花制作成佩饰,散发出淡淡的香气,寓意着高洁的品质。
  • 王通昔不遇:引用了历史人物王通的故事,表达了自己曾经的不得志。
  • 时亦坐汾亭:坐在汾亭中,享受着时光的美好。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溪馆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意象,如“云萝”、“水石”、“兰花”等,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和谐的自然世界。同时,诗人通过对比“野意本自遂”和“兹溪称独醒”,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此外,诗中的“杀竹编书古”、“纫兰作佩馨”等行为,展现了诗人简朴而高尚的生活态度。最后,通过引用历史人物“王通昔不遇”的故事,表达了自己曾经的不得志以及对现实的反思和感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情感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