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伯何为者,不以身为身。
逊避天下位,奔走句吴滨。
隐德昭来世,遗祀传斯民。
吁此廉让国,合生廉让人。
泰伯庙
泰伯何为者,不以身为身。
逊避天下位,奔走句吴滨。
隐德昭来世,遗祀传斯民。
吁此廉让国,合生廉让人。
注释:
- 泰伯何为者?泰伯是周文王的儿子,他放弃王位继承权,将君位传给弟弟季历,自己则出奔到吴国,这在当时是非常罕见的。
- 不以身为身。意为不把自己当作国君,不把国君的名号和利益看得那么重要。
- 逊避天下位,奔走句吴滨。意为避开天下的君主之位,跑到吴国的边境(句吴)去躲避。这反映了泰伯对权力的淡泊。
- 隐德昭来世,遗祀传斯民。意为他的高尚品德被后世所传颂,他死后的祭祀也在民间流传下来。
- 吁此廉让国,合生廉让人。意为感叹这样的国家能够产生廉洁的人,这样的人民能够造就廉洁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赞颂泰伯的诗歌。泰伯是周文王的儿子,他放弃了王位继承权,将君位传给弟弟季历,自己则出奔到吴国。这在当时是非常罕见的,因此受到了后世的称赞。
第一句“泰伯何为者?不以身为身。”就是赞美泰伯的行为。他没有把自己当作国君,没有把国君的名号和利益看得那么重要。这是一种非常高尚的品质,也是一种非常难能可贵的精神。
第二句“逊避天下位,奔走句吴滨。”则是描绘了泰伯的生活状态。他避开了天下的君主之位,跑到吴国的边境去躲避。这反映了泰伯对权力的淡泊。这种淡泊并不是消极的,而是一种积极的态度,一种超脱的境界。
第三、四两句“隐德昭来世,遗祀传斯民。”是赞美泰伯的品德。他的高尚品德被后世所传颂,他死后的祭祀也在民间流传下来。这表明泰伯的品德是多么地高洁,多么地受人敬仰。
最后一句“吁此廉让国,合生廉让人。”是感叹这样的国家能够产生廉洁的人,这样的人民能够造就廉洁的人。这是对泰伯精神的一种总结和肯定。
这首诗是对泰伯精神的赞颂和赞美。它表达了对泰伯高尚品质的敬佩和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廉洁、公正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