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尘梦觉,归卧读书林。
投老菊三径,忧时雪一簪。
鱼安知我乐,鸥自识翁心。
已矣钟期死,眼前谁赏音。

【注释】

邯郸:这里代指故乡。梦觉:醒来后的感觉。投老:年老,指归隐。菊三径:泛指隐居之所,因菊花盛开而得名。忧时雪一簪:用晋王戎在洛阳看雪时脱下帽子表示不与权贵争高下的典故。王戎在洛阳见大雪,说:“何所似?”少府(官名)裴称:“撒盐空中差可拟。”王戎说:“未若柳絮因风起。”遂削去车前插着的帽子。后来王戎被征为吏部尚书,当众脱帽谢曰:“未若某也。”

【赏析】

此诗作于作者晚年隐居期间。诗人借景抒情,通过写“读书林”和“投老菊三径”,表明自己退隐林泉的决心和志趣,同时也表现了诗人淡泊明志、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全诗语言平实,情真意切,风格朴素自然。

开头四句,诗人首先抒发了回归故园后的感慨。“邯郸尘梦觉”,意思是说,回到故乡之后,才恍悟自己的一生像邯郸的黄粱一样虚幻。诗人用了“醒”字,表达了他由迷而悟的心情,同时也暗含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接下来“归卧读书林”一句,诗人描绘了自己的生活环境。“读书林”,是指他在山中读书的树林里。“读书林”,既是诗人生活的地方,又象征着他的精神世界。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回到故乡后才真正懂得什么是人生的价值。

五至八句,诗人进一步描写了他的隐居生活和对世事的态度。“投老菊三径”,意思是说他年老之后,依然选择在菊花盛开的地方度过余生。“投老”一词,在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年老体衰;二是对世事的厌倦和无奈。这里的“菊三径”,并不是字面上的菊花盛开的三条小路,而是诗人自况其居处的隐逸境界。而“忧时雪一簪”,则是诗人对世事的看法。他并不追求世俗的权力地位,而是以清高的品格来面对世事。这里的“忧时”,不是对现实不满的表现,而是对自己不能有所作为的遗憾和自责。

九至十二句,诗人进一步抒写了自己的志向和理想。“鱼安知我乐?鸥自识翁心”,意思是说自己的快乐无人可以了解,因为只有鸥鸟能够理解他的心境。这两句是对“已矣钟期死,眼前谁赏音”的进一步发挥,也是对自己人生观的进一步阐释。诗人用“鱼”和“鸥”来代表人世间的一切,表达了他超然物外的情怀。同时,这也反映了他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最后两句,诗人再次强调了自己对名利的淡薄。“已矣钟期死,眼前谁赏音”,意思是说,既然钟子期已经去世,那么又有谁能欣赏我的歌声呢?这两句是对前面所有内容的总结和升华。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自己对名利的不屑一顾,以及对人生价值的深刻理解和把握。

这首诗是一首抒发了诗人退隐山林、淡泊名利、安贫乐道情怀的佳作。它既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也体现了他独特的个性和价值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