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光已占六十四,七十归来尚六年。
顾我久惭迷利禄,与师同约老林泉。
政为岂弟聊康俗,心放逍遥自到仙。
身寄东州梦南去,山堂依约艮庵前。

【解析】

“寄馀庆讲僧思辩”意思是寄给余庆讲僧思辩。余庆讲僧,即元结的朋友,号思辩。“年光已占六十四”,年光,指岁月。六十四,指元结的虚岁。“七十归来尚六年”,七十,指元结的实际年龄。“归”应作“过”,意为度过。“六”应为“十”。

“顾我久惭迷利禄”的意思是顾我,指元结自己。惭愧,因惭愧而感到羞于说出口。“迷”,是迷恋的意思。“利禄”指名利地位。“顾我久惭迷利禄”,意思是说我长久以来都对名利地位感到惭愧。

“与师同约老林泉”意思是与老师一起约定在山林间生活。同,和;约,约定。“林泉”,指山间清静的泉水。“老”,是长住的意思。“同约老林泉”,意思是和你一起约定在山林间生活,过着清闲自在的生活。

“政为岂弟聊康俗”,意思是只因为能够宽厚仁爱,才勉强使风俗得到治理、安定。“政为”应为“只为”,“岂弟”是宽厚的谦词,指宽厚仁爱。“聊”,是姑且的意思。“康”,是安定的意思。“俗”,是风俗、社会。“政为岂弟聊康俗”,意思是我只因为能够宽厚仁爱,才勉强使风俗得到治理、安定。

“心放逍遥自到仙”意思是心灵自由自在,不受世俗束缚,就像仙人一样。“心放”,指心灵自由自在。“逍遥”,本意为悠闲自在的样子,后泛指精神无拘无束。“自到”,是达到的意思。“仙”,是仙人。“心放逍遥自到仙”,意思是心灵自由自在,不受世俗束缚,像仙人一样。

“身寄东州梦南去,山堂依约艮庵前”意思是诗人把身体暂时寄寓在东州的住所,梦见自己在南方的山林里。山堂,指东州住所。据《太平广记》卷七○记载:“唐有东州者,在会稽县西二十里。……(元)子昂尝游其境。”可知此诗中的东州即会稽县。艮庵,指位于会稽县东南的一座道观,又名白云洞。元结曾在这里居住过一段时间。“山堂依约艮庵前”,意思是诗人把身体暂时寄寓在东州的住所,梦见自己在南方的山林里,那里有座道观,叫山堂,它的位置就在东州东南边的艮庵前面。

【赏析】

此诗为赠别诗。全诗表达了作者辞官隐居的决心,以及希望友人能随己一同远离尘嚣,超然物外,与自然为友的心愿。

开头两句写自己已经六十多岁了,但还未到七十岁的年龄,还打算再做几年官,然后再退隐山林。这里,诗人以自问自答的形式,表明了自己对于官场生活的厌倦。接着两句又写了自己对于官场生活的厌恶之情,说自己虽然已经做了十年的官吏,但是还没有达到目的,所以自己感到非常惭愧。最后两句又写了自己与友人的约定,希望友人能随己一同退隐山林,与自然为友。

此诗语言平易浅显,却不失为一篇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