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构园亭好客过,尘缘都不问如何。
爱吟潇洒封侯句,耻咏沧浪濯足歌。
莫笑杯盘常藉草,且观舟楫半随波。
子知此乐无涯否,尽是天恩与幸多。

【注释】

燕溪亭:在江西星子县。同席:指与作者一起饮酒作客的朋友。尘缘:尘世的缘分。潇洒:超脱。封侯句:典出《史记·留侯世家》:“壮士相从如云,与吾市鞍马,置酒高堂,饮醇酒,被玉斗,击筑悲歌,自为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白璧一双,径八寸,双人各执一双,以献项王。”沧浪濯足歌:典出《庄子·秋水》:庄子见监河侯而问之:“子之治命乎?”侯答以“亡,予何治命哉?”庄子答曰:“子好游乎?予恶乎知之!”曰:“然,予固欢然,子将奈何?”庄周曰:“子独不见夫夏虫乎?……子又何以知夫蚤之乐饥而迟之乐饱也?”沧浪濯足歌即取喻于此。沧浪:指江水的深蓝色。天恩:指皇帝的恩宠。幸多:幸运很多。

【赏析】

这是一首赠友诗,表现了诗人乐于享受闲适生活、对功名富贵看得很淡的生活情趣。全诗四首,每首都是赠友之作,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心和祝愿。第一首是赠友人燕溪亭的客人;第二首是送别友人;第三首是劝慰友人不要因仕途失意而沮丧;第四首是勉励友人珍惜友情。

前四句写燕溪亭的景色,以及诗人在此宴请宾客的情景。诗人用“新构园亭”来表明自己修建的亭子新颖别致。“好客过”三字,点明燕溪亭的主旨在于“好客”。这里所说的“好客”,并非一般的招待客人,而是有其特定内涵的。“尘缘都不问如何”,这七个字概括了诗人的人生观。他认为人世间的恩怨情仇都是微不足道的,他只愿做一位逍遥自在、快意人生的隐逸之士。这种态度,在封建社会里,是十分可贵的。“尘缘”即尘世之情,指世俗之事。“不问如何”,表示诗人对此毫不在意。“爱吟潇洒封侯句,耻咏沧浪濯足歌”两句,进一步说明诗人对名利的态度。“潇洒”是超脱物外的境界。“封侯”原是汉代开国功臣食邑号,后泛称封爵。“沧浪”指江水的颜色,这里用来比喻隐退的心境。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我喜爱吟诵那种超然物外、潇洒自如的诗句,却耻于吟诵那“沧浪濯足”的诗歌。“沧浪濯足歌”,语出《庄子·秋水》。庄子在河中行走遇渔父问及他的足迹,庄子回答说:“(足)已践矣!(犹)有所待者也。”渔父笑而答道:“圣人皆知仁义之利天下也,而不肖者亦有之。且夫龙逢斩,比干剖(心),文(箕)山之死,鸱夷之士,夷吾所羞,何足为之有?今尔向(向)方(仿)荣而居辱,视万乘之势足以尊吾身,则何如哉?”庄子认为他们的行为不值得效法。

下面二句是说:不要讥笑酒杯盘子常倚着草生根,且看我们乘坐的小舟一会儿漂到这边,一会儿又漂到那边。“莫笑杯盘常藉草”,意思是说,不要笑话我们经常借草当杯盘。这句含有谦词的味道,是说我们的宴席虽简朴,但很随意,也很自然;我们虽然地位不高,但很快乐,也很自然。“舟楫半随波”,意思是说我们的小舟有时随波逐流,漂浮不定。这句含有夸张的意味,是说我们的生活虽然无拘无束,但很自由自在。这一句既是对上句“莫笑杯盘常藉草”的解释,也是对下句“且观舟楫半随波”的解释。

末两句是说:你知道这样的乐趣是没有止境的吗?这一切都是上天赐给你的恩惠和幸福啊!“子知此乐无涯否”,“此乐”即指以上所说的“潇洒”、“沧浪”之类的生活乐趣。“涯”是边沿,这里是边际的意思。“尽是天恩与幸多”,意思是说,所有这些都是天上赋予你的恩惠和幸福。“尽是”一词,语气肯定,表程度。“幸”,幸运之意。“多”,多福之意。“尽”是全部的意思。这一句是说,所有这些都是你全部的幸运和恩泽。

这首诗语言平易通俗,风格清新自然,充分表现出了诗人超脱物外的闲适心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