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岸浮图半倚天,山僧应已离尘缘。
松关暮锁无人迹,唯放钟声入画船。
【注释】
和:应和、唱和,此处是作诗的意思。宿峡石寺:即宿峡石寺。在今安徽当涂县东南。宿峡:指长江中下游地区。宿峡以东为江北,宿峡以西为江南。石寺:即宿峡石寺,在宿州城东南,唐时称“栖霞寺”,宋时称“宿山寺”。半倚天:半依着天空。
淮岸:淮河岸边。浮图:佛塔。
山僧:指住在山上的和尚。
松关:用柏树为栅栏的关隘,这里泛指山林。暮锁:傍晚时分关闭。
无人迹:没有行人的踪迹。
画船:彩绘的船只。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与宿石寺的僧人相约同去赏春景,却因天色将晚未能成行。全诗语言平易通俗,而意境深远,富有生活情趣,读来令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
首句“淮岸浮图半倚天”,点明宿峡石寺在淮河岸上,佛塔依傍着蓝天。次句“山僧应已离尘缘”,说明山中的和尚已经超脱了尘世的纷扰,达到了一种出世的境界。第三句“松关暮锁无人迹”,描绘出一幅宁静的山林美景:黄昏时分,松树林间的道路被栅栏封住了,没有人的踪迹。最后一句“唯放钟声入画船”,诗人想象自己乘坐着彩绘的船只,随着悠扬的钟声前行,欣赏着美丽的春色。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同时也寄寓了他对人生境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