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庭薜荔附长松,岁寒共有凌霜操。
诸峰冻合万木雕,看取门外长安道。
【注释】五丈原:在今陕西宝鸡。木:指杜甫的《古柏行》。凌霜操:比喻坚贞不屈的精神。长安道:泛指通往长安的道路,即长安城内的大街。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唐肃宗至德二年(757),被“禄山之难”所陷时写的。当时,杜甫流寓在五丈原。这年秋天,他看到长安城外的大道上,万木凋零,一片萧索景象,不禁想起自己流落异乡,不能归去的痛苦心情,便写此诗以寄意。全诗通过描绘长安道上万木凋零、萧条冷落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首句点出地点,交代了诗人的流放地;次句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的忧国情怀。“岁寒共有凌霜操”,意思是说,只有像松柏那样经受严寒考验的人,才具有傲视风霜的气节,表现了诗人高尚的道德情操。“凌霜操”,是诗人用来比喻自己坚贞不屈、高洁自守的精神。
三四句写远景。“看取门外长安道”,意思是要远远地看见长安城内的大路。“长安道”,这里指通往京城长安的大道。诗人把长安城外的大道比作一幅冰雕玉琢、千姿百态的图案,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个冬天里万木凋零、一片苍凉景色的画面。
末句点明题旨。“诸峰冻合”,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冬天里万物都冻结在一起,万木凋零的景象。诗人把长安城外的大道比作一幅冰雕玉琢的图案,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冬天里万木凋零、一片苍凉景色的画面。
本诗以咏史抒怀为主要内容,通过对长安城外的景色进行生动的描绘,表现出诗人对国家的命运和个人遭遇的深切担忧之情。同时,诗人还通过咏史抒怀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