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松幽石曲池清,欲退山翁构此亭。
补外想公非久次,坐看严诏下明庭。
【注】邃亭:山间小亭。补外,指被贬谪出京。
幽静的松树、幽曲的石径,小亭前清波荡漾。
想当年山翁建造此亭时,我正想退隐山林。
你我都不是长久之主,不如一起坐看朝廷如何诏示。
小松幽石曲池清,欲退山翁构此亭。
补外想公非久次,坐看严诏下明庭。
【注】邃亭:山间小亭。补外,指被贬谪出京。
幽静的松树、幽曲的石径,小亭前清波荡漾。
想当年山翁建造此亭时,我正想退隐山林。
你我都不是长久之主,不如一起坐看朝廷如何诏示。
独倚危楼出自《折新荷引/折新荷》,独倚危楼的作者是:赵抃。 独倚危楼是宋代诗人赵抃的作品,风格是:词。 独倚危楼的释义是:独倚危楼:独自倚靠在高楼上。 独倚危楼是宋代诗人赵抃的作品,风格是:词。 独倚危楼的拼音读音是:dú yǐ wēi lóu。 独倚危楼是《折新荷引/折新荷》的第19句。 独倚危楼的上半句是:不道有人。 独倚危楼的全句是:堤上郎心,波间妆影迟留。不觉归时,淡天碧衬蟾钩。风蝉噪晚
不道有人出自《折新荷引/折新荷》,不道有人的作者是:赵抃。 不道有人是宋代诗人赵抃的作品,风格是:词。 不道有人的释义是:不知有人。 不道有人是宋代诗人赵抃的作品,风格是:词。 不道有人的拼音读音是:bù dào yǒu rén。 不道有人是《折新荷引/折新荷》的第18句。 不道有人的上半句是:渔笛。 不道有人的下半句是:独倚危楼。 不道有人的全句是:堤上郎心,波间妆影迟留。不觉归时
渔笛出自《折新荷引/折新荷》,渔笛的作者是:赵抃。 渔笛是宋代诗人赵抃的作品,风格是:词。 渔笛的释义是:渔笛:渔夫所吹奏的笛子,常用来形容渔歌或渔村生活。 渔笛是宋代诗人赵抃的作品,风格是:词。 渔笛的拼音读音是:yú dí。 渔笛是《折新荷引/折新荷》的第17句。 渔笛的上半句是:几点沙鸥。 渔笛的下半句是:不道有人。 渔笛的全句是:堤上郎心,波间妆影迟留。不觉归时,淡天碧衬蟾钩。风蝉噪晚
几点沙鸥出自《折新荷引/折新荷》,几点沙鸥的作者是:赵抃。 几点沙鸥是宋代诗人赵抃的作品,风格是:词。 几点沙鸥的释义是:几点沙鸥:几只沙鸥在飞翔。 几点沙鸥是宋代诗人赵抃的作品,风格是:词。 几点沙鸥的拼音读音是:jǐ diǎn shā ōu。 几点沙鸥是《折新荷引/折新荷》的第16句。 几点沙鸥的上半句是:馀霞际。 几点沙鸥的下半句是:渔笛。 几点沙鸥的全句是:堤上郎心,波间妆影迟留
馀霞际出自《折新荷引/折新荷》,馀霞际的作者是:赵抃。 馀霞际是宋代诗人赵抃的作品,风格是:词。 馀霞际的释义是:余霞际:指夕阳的余晖与天际相接之处。 馀霞际是宋代诗人赵抃的作品,风格是:词。 馀霞际的拼音读音是:yú xiá jì。 馀霞际是《折新荷引/折新荷》的第15句。 馀霞际的上半句是:风蝉噪晚。 馀霞际的下半句是:几点沙鸥。 馀霞际的全句是:堤上郎心,波间妆影迟留。不觉归时
风蝉噪晚出自《折新荷引/折新荷》,风蝉噪晚的作者是:赵抃。 风蝉噪晚是宋代诗人赵抃的作品,风格是:词。 风蝉噪晚的释义是:风蝉噪晚:晚风中蝉鸣声声。 风蝉噪晚是宋代诗人赵抃的作品,风格是:词。 风蝉噪晚的拼音读音是:fēng chán zào wǎn。 风蝉噪晚是《折新荷引/折新荷》的第14句。 风蝉噪晚的上半句是:淡天碧衬蟾钩。 风蝉噪晚的下半句是:馀霞际。 风蝉噪晚的全句是:堤上郎心
淡天碧衬蟾钩出自《折新荷引/折新荷》,淡天碧衬蟾钩的作者是:赵抃。 淡天碧衬蟾钩是宋代诗人赵抃的作品,风格是:词。 淡天碧衬蟾钩的释义是:淡天碧衬蟾钩,意指淡蓝色的天空与蟾钩(月亮)相映成趣。蟾钩常用来比喻月亮,此处形容月光在淡蓝天空的映衬下显得更加明亮和清晰。 淡天碧衬蟾钩是宋代诗人赵抃的作品,风格是:词。 淡天碧衬蟾钩的拼音读音是:dàn tiān bì chèn chán gōu。
不觉归时出自《折新荷引/折新荷》,不觉归时的作者是:赵抃。 不觉归时是宋代诗人赵抃的作品,风格是:词。 不觉归时的释义是:不觉归时:不知不觉中时间已晚,即将回家。 不觉归时是宋代诗人赵抃的作品,风格是:词。 不觉归时的拼音读音是:bù jué guī shí。 不觉归时是《折新荷引/折新荷》的第12句。 不觉归时的上半句是:波间妆影迟留。 不觉归时的下半句是:淡天碧衬蟾钩。 不觉归时的全句是
波间妆影迟留出自《折新荷引/折新荷》,波间妆影迟留的作者是:赵抃。 波间妆影迟留是宋代诗人赵抃的作品,风格是:词。 波间妆影迟留的释义是:波间妆影迟留:波光粼粼中,美人的妆影缓缓地停留在水面上。这里以“波间妆影”比喻女子美丽的身影,而“迟留”则形容其身影在水中停留的时间较长,显得格外迷人。 波间妆影迟留是宋代诗人赵抃的作品,风格是:词。 波间妆影迟留的拼音读音是:bō jiān zhuāng
堤上郎心出自《折新荷引/折新荷》,堤上郎心的作者是:赵抃。 堤上郎心是宋代诗人赵抃的作品,风格是:词。 堤上郎心的释义是:堤上郎心:指堤上的青年男子之心,意指年轻男子的情感或心事。 堤上郎心是宋代诗人赵抃的作品,风格是:词。 堤上郎心的拼音读音是:dī shàng láng xīn。 堤上郎心是《折新荷引/折新荷》的第10句。 堤上郎心的上半句是:依约回眸。 堤上郎心的下半句是:波间妆影迟留。
次韵程给事会稽八咏拂云亭 青云随风,步履之间,感觉自身身高。 燕子低飞,不敢在高处筑巢。 万家民居,都从高处俯瞰,令人心生敬畏。 栏杆曲折延伸,从林梢一直通向远方。 注释: 1. 青云随步觉身高:形容随着步伐的前进,感觉自身身高也在增加。 2. 燕雀卑飞不敢巢:比喻自己的地位或能力不如人,所以不敢妄自尊大。 3. 民屋万家都下瞰:形容自己站在高处,能看到许多民房。 4. 栏干迢递出林梢
【注释】: 次韵程给事会稽八咏望秦楼:这首诗是作者应友人之邀而作的,以八咏的形式描写望中所见的秦州景色。程给事:名不详。会稽:古郡名,在今浙江绍兴一带。八咏:泛指写景诗。望秦楼:指著名的望秦阁。 纵观沧海陟高峰,巡幸无名是祖龙:登上高峰俯瞰着浩瀚的沧海(即东海)和连绵起伏的山脉。巡幸无名是祖龙:意思是说秦始皇巡视各地时,没有一个地方不刻石立碑,歌颂其功德。
这首诗是程给事的会稽八咏中望海亭写的,表达了作者对望海亭景色的赞美之情。 第一句“倚栏曾此望沧溟,延颈移时类鹤形”,诗人在望海亭上倚着栏杆,曾经远眺过茫茫的大海。他用“延颈移时”来形容自己眺望大海的时间之长,仿佛自己的脖子也变得像鹤一样长。这句话描绘出了作者对大海的无限向往和感慨。 第二句“别后几回关梦寐,终求精笔写丹青”。诗人因为离别了望海亭而多次梦见它,甚至有时候他都在梦中与它相见
【注释】 三年:指作者三年前被贬黄州。圆庵:即圆通庵,在黄州城东,是苏轼为友人程颐所建的道场。禅机:禅宗术语,指佛家悟道的机缘或悟到的佛理。妙乐寺:在杭州。佳人:指白居易、元稹等诗人。府中:指黄州的太守。潭潭:形容水清澈平静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为好友程颐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首句写苏轼在三年前被贬黄州时,曾经在圆通庵中静心修道,并有感于禅家的“无我”之理;二句写在圆通庵内
【注释】 “禹穴”:传说中的大禹治水的洞穴。 “三十六非虚”:三十六洞天是道教中所说的神仙居住的处所。这三十六洞天并非都是真的,而是传说。 “今古称奇事可书”:自古以来,人们都认为这些洞穴是神奇的事,应该记载在书上。 “深坎闭藏惟巨石”:这些深深的山坑里只有石头存在。 “方士识龙居”:只有道士才能认识出这是蛟龙的居所。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三十六洞天的神奇景象,以及那些洞中藏有龙王的传说
【注释】 戒珠寺: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兰亭镇,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故居。 乘暇:趁着空闲。 百丈巍:百丈高山。 羲之遗迹见丰碑:王羲之的遗迹(即书法作品或石刻)被刻在山上的一块巨大的石碑上。 蕺山下视无穷景:从蕺山脚下看去,景色无边无际。 压山巅是佛祠:在山顶上有一座佛教寺庙(即塔)。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王羲之故居戒珠寺的七言绝句。诗人登上了高高的百丈山峰,看到了王羲之的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