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藜登高台,四远披天风。
清川漾光远,碧嶂含姿浓。
闾井满后前,雉谯夹西东。
雄为一州表,阔会群境从。
摧颓久笼鹤,迅逸遐征鸿。
矫首望丹阙,烟氛多翳蒙。
南方少佳月,竟岁四五逢。
稍喜今夕霁,迥当凉秋中。
衰影朗在照,空庭恣鸣蛩。
石栏叶露下,吟思殊未终。

【赏析】

《郁孤台》是明代文学家王世贞的一首七言律诗。王世贞(1526-1590),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南直隶太仓(今江苏省太仓市)人,明代著名文学家,“后七子”之一。他与杨慎、李攀龙等并称“明中叶四大才子”。此诗作于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时王世贞任广西按察使司金事。

这首诗通过描绘郁孤台的景色和诗人的感受,展现了一幅壮美的画卷。全诗分为八句,每句都充满了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

第一句“杖藜登高台”,描绘了诗人手执拐杖登上高台的情景。这里的“高台”指的是郁孤台,一座位于广西桂林的名胜古迹。

第二句“四远披天风”,进一步描述了郁孤台四周的自然风光。这里的“披天风”指的是风吹过天际,仿佛可以触摸到天空一般宽广无垠。

第三句“清川漾光远”,描绘了郁孤台附近的清澈河流映照着远方的阳光。这里的“漾光远”描绘出河水在阳光照射下闪烁着光芒的景象。

第四句“碧嶂含姿浓”,则描绘了郁孤台上远处的青翠山峰。这里的“含姿浓”形容山峰苍翠欲滴,姿态各异。

接下来五句分别描写了郁孤台上的楼阁、亭台、桥梁、城郭和村落。这些建筑各具特色,展现了郁孤台周边的美丽景色。其中“闾井满后前”一句,用“满”字形容房屋众多,呈现出一片繁华景象,而“雉谯夹西东”一句则描绘了城墙上守卫严密的形势。

第七句“雄为一州表”,则将郁孤台比喻为整个州的屏障,突显其重要性和威严。

第八句“摧颓久笼鹤,迅逸遐征鸿”,则表达了诗人对郁孤台长久以来受到风雨侵袭却依然屹立不倒的感慨之情。同时,也寄寓了诗人对远方飞翔的大雁的羡慕之情。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矫首望丹阙,烟氛多翳蒙”一句,诗人仰望着京城,但被烟雾遮住了视线。而“南方少佳月,竟岁四五逢”一句则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美好回忆和怀念之情。

整首诗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郁孤台的壮丽景色和诗人的深厚情感。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