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中十七门,层层居中央。
经营自何代,传是汉定王。
穷力致远士,侧身思咸阳。
地褊乃后绝,炎灵久无光。
今非昔所望,林麓深青苍。
歌舞来其上,军营在其旁。
国人记本始,祠典修烝尝。
嘉节近楚俗,羁怀渺湖乡。
野菊岂不采,含英待秋霜。
风骚企高调,登览独成章。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位于湘中的台楼,从它的名字和历史背景来看,它可能是古代汉定王所建。诗人通过登台远望,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担忧。
我们来逐句解析这首诗:
登定王台 - 第一句诗直接点明了主题,即登上这座名为“定王台”的台楼,为接下来的内容铺垫。
湘中十七门,层层居中央 - 描述了台楼所处的位置和结构。这里“湘中”指的是湖南地区,而“十七门”则形象地描绘出台楼周围众多的大门,层层叠叠,宛如迷宫一般。
经营自何代,传是汉定王 - 这句话询问了这座台楼的建设年代和它的传说故事。诗人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了关于汉定王的传说,为后面的诗句埋下伏笔。
穷力致远士,侧身思咸阳 - 诗人通过对远方士人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远方的向往。同时,“侧身思咸阳”也暗示了诗人对于过去辉煌的历史的回忆。
地褊乃后绝,炎灵久无光 - 这句诗表达了地理位置的局限和历史传承的断绝感。诗人通过对“炎灵”(即太阳)的描述,进一步强调了这种遗憾和失落的情绪。
歌舞来其上,军营在其旁 - 这里描绘了台楼上的情景,歌舞声不断传来,军营也随处可见,展现了一种繁华与紧张并存的氛围。
国人记本始,祠典修烝尝 - 诗人通过描述国人对台楼的纪念和祭祀活动,表达了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未来的关注。
嘉节近楚俗,羁怀渺湖乡 - 这里提到了节日和楚地风俗,诗人通过这些元素表达了自己在异地的孤独和思念家乡的情感。
野菊岂不采,含英待秋霜 - 诗人在此处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内心的孤独和期待。
风骚企高调,登览独成章 - 这句话总结了全诗的主题,诗人通过登台览景,抒发了自己的感慨和情怀。
这首诗通过描绘台楼的壮丽景象和诗人的登台观景,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对个人命运的担忧以及对自然和故乡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