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幽过桥去,松径入琳宫。
竹摆风檐绿,榴残雨院红。
黏碑多古籀,插架独参同。
道士掀髯笑,诗联石鼎工。

【注释】

同崔纠访陈道士:与崔纠去拜访陈道士。

陈道士:指唐代著名道士陈抟。

寻幽:探求幽深的美景。

过桥:从桥上走过。

松径:松树成荫的小径。入琳宫:进入琳琅满目的殿堂。

竹摆风檐绿:竹子摇动着枝叶,把风檐(窗前横木)上的绿叶晃得绿油油的。

榴残雨院红:榴花在雨后显得格外鲜艳,红色更加鲜明。

黏碑:粘附在石碑上的文字。

参同:参悟天人之道。

插架:书架。独参同:《庄子·应帝王》中有“壶子见曾、史、申徒狄于梁柱之间”的典故。

掀髯笑:捋着胡须,笑着。

诗联:诗作和对联。石鼎工:石质的鼎,雕刻有精美的纹饰。

【赏析】

这首七绝是诗人游览陈抟道观时所作的诗。诗中描绘了陈抟道观的美丽风光,同时通过写陈抟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陈抟的敬仰之情,以及对道教的赞美之情。

首句“寻幽过桥去”,诗人开始了他的游览之旅,他沿着一条小径,穿过一座桥,来到了一个美丽的地方。这里的景色优美,让人流连忘返。

第二句“松径入琳宫。”诗人继续他的旅程,走进了一座由松树环绕的小道,进入了一座装饰华丽的殿堂。这里的景象更加美丽,让人陶醉其中。

接下来的两句“竹摆风檐绿,榴残雨院红。”描述了陈抟道观周围的环境,竹子摇曳生姿,风过其上;雨后的榴花更加鲜艳,红艳欲滴。这些景象都展现了陈抟道观的美丽和宁静。

接着是“黏碑多古籀,插架独参同。”这两句描写了陈抟道观中的一些特色。墙上的石碑上刻满了古老的文字,给人一种古朴的感觉;而书架上摆放着许多书籍,显示出陈抟道观中学问深厚。

最后两句“道士掀髯笑,诗联石鼎工。”则描绘了陈抟道士的形象。他捋着胡须,笑着看着眼前的一切,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同时,他还精通书法,将诗联和对联写得非常漂亮,令人赞叹不已。

整首诗以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陈抟道观的美丽风光和陈抟道士的崇高形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道教的敬仰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