颇厌东征道路长,回头十日离乡邦。
扫愁酌酒虽云独,照影挑灯却暂双。
打并馀花风动地,迁延残夜月留窗。
店鸡已唱催人起,更听疏钟隔水撞。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文学素养。此题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重点考核情感的体现手法和表现的语时,答题时注意根据题目要求来概括内容,答题时要明确具体的手法,然后指出效果及情感。

“颇厌东征道路长”,意思是:我非常讨厌向东出征的道路很长。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回头十日离乡邦”,意思是:回望家乡十天了,却依然未能回去。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

“扫愁酌酒虽云独,照影挑灯却暂双。”意思是:扫去心头的忧虑举杯自饮,虽然只有一人但心已与友人相依。表达了作者在战乱中,孤独无助的情感。

“打并馀花风动地,迁延残夜月留窗。”“打并”是“飘落”的意思,“迁延”是“拖延”的意思,“残夜”即“深夜”,表达了作者对战事连绵不绝,无法结束的无奈之情。

“店鸡已唱催人起,更听疏钟隔水撞。”意思是:店铺的鸡鸣声催促人起床出发,又听见远处传来寺庙的钟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答案】

译文:

厌倦了东征之路,回首间已经走了十天还未能回到故乡。独自斟着美酒,扫去心中忧愁,虽然只有一人,但是心却已经与朋友相依在一起。

飘落的花瓣随风飞舞,在深夜里仿佛听到了远方寺庙钟声的回响。店铺的鸡鸣声响起,催促人们早起出发,又听到远处传来寺庙钟声的悠扬。

赏析:

这首诗作于乾符五年(878)诗人客居江陵期间。诗人因避战乱而隐居江陵,心情苦闷。诗的前半部分描写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后半部分则抒发了诗人对战事连绵不绝的痛苦感受。前半部分写诗人在异乡孤寂难耐的心情和身不由己的无奈;后半部分写诗人对家乡的怀念之情。全诗情调感伤,流露出浓厚的乡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