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顷鲸波内,岿然一石山。
江神擎贝阙,湘女露云鬟。
客棹苍茫外,祇园紫翠间。
我来嗟索寞,登眺却忘还。
注释:
万顷鲸波内,岿然一石山。
万顷鲸波:形容波浪浩渺,无边无际。岿然一石山:形容石头高耸入云,独立不动。
江神擎贝阙,湘女露云鬟。
江神:指江中的神灵。擎:举起。贝阙:古代传说中的神仙居所,这里代指仙境。湘女:指神话中美丽的湘江女神,她的云鬓被风吹散,露出如云的发髻。
客棹苍茫外,祇园紫翠间。
客棹:客人的船桨。苍茫:迷茫,辽阔。祇园:佛教语,意译为“净土”。紫翠:紫色的草木。
我来嗟索寞,登眺却忘还。
我来到这荒凉之地,感叹寂寞无人,但登高远眺时又忘记了回望。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勃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描绘了龙君祠周围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仙境的向往之情。
首联“万顷鲸波内,岿然一石山。”描绘了一片汪洋大海之中,高耸入云的一座石山。这里的“万顷鲸波”形容海水广阔无边,而“岿然一石山”则突出了石山的高耸入云,给人一种孤独而又坚定的感觉。
颔联“江神擎贝阙,湘女露云鬟。”则转向对仙界的描绘。江神在这里象征着大自然的力量,它能够举起神奇的贝阙;湘女则代表了人间的美好与神秘,她的云鬟被风吹散,露出了如云的发髻。这一联通过对比自然与仙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以及对神仙生活的向往。
颈联“客棹苍茫外,祇园紫翠间。”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所见所感。诗人站在江边,眺望着远方的山水,心中充满了感慨。这里的“苍茫”形容景色辽阔,给人以无限遐想;“祇园”则是佛教中的一种净土概念,象征着美好而宁静的地方。这联诗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画卷之中。
尾联“我来嗟索寞,登眺却忘还。”则是对全诗的总结和升华。诗人来到这个地方,感叹自己的孤寂;但在登高远眺时,却又忘记了回望。这里的“索寞”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迷茫;而“忘还”则意味着诗人在这片山水之间找到了归宿,心灵得到了净化和升华。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又有对仙境的向往;既表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又传达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紧密联系。它是一首充满哲理和美感的佳作,值得我们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