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斑斓石藓春,坠云谁梦宝花颦。
行人总被虚名误,到得倾城又误人。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和人生哲理的诗。下面是逐句释义:

诗句

  1. 丫头岩 - 描述一座名为“丫头岩”的岩石,可能是由于其形态或颜色与年轻女子的形象相似。
  2. 烟雨斑斓石藓春 - 描绘了烟雨蒙蒙中,石头上的苔藓随着春天的到来而显得五彩斑斓的景象。
  3. 坠云谁梦宝花颦 - 这句话表达了一种诗意的浪漫想象,将云雾比作梦中的宝物,而花儿(可能是指某种美丽的花朵)似乎在为这宝物颦眉(皱眉)。
  4. 行人总被虚名误 - 指出人们往往因为虚名而被误导,可能是指名利等外在诱惑让人迷失方向。
  5. 到得倾城又误人 - 意味着当一个人到达某个地方,可能会因为那里的美景、名声或其他原因而误入歧途,这里指的是误入歧途或者误信他人。

译文
烟雾缭绕之中,石上苔藓如锦绣般绚烂;春回大地,少女峰头花似梦。
云朵坠落,谁曾梦见那珍宝?花似颦眉,意难平。
行人多因虚名误,至一地又误于人。

赏析
这首诗以其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首先,诗人以“丫头岩”这样的形象命名,既显示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也暗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接着,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生命复苏、万物更新的感慨。

诗句中的“坠云谁梦宝花颦”,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云雾比作梦中的宝物,花比作颦眉的美人,这种比喻生动形象,富有想象力,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美感。同时,“行人总被虚名误”反映了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名利的追求往往导致迷失自我的现象,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

最后一句“到得倾城又误人”则进一步扩展了主题,指出即使是在美好的景色面前,人们也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而误入歧途。这种对人性弱点的揭示,让整首诗更加深入人心。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表达人生感悟的结合,展现了诗人深邃的艺术造诣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