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地重遭乱,还家幸再生。
一身今见汝,寸禄敢留情。
更恐死生隔,浑疑梦寐惊。
吾今犹有愧,未遂鹿门耕。

注释:

  1. 避地重遭乱:因躲避战乱而再度遭遇战乱。
  2. 还家幸再生:回到家中,庆幸还能活着。
  3. 一身今见汝:我现在能看到你。
  4. 寸禄敢留情:我不敢留一点恩情给你。
  5. 更恐死生隔:更担心生死相隔。
  6. 浑疑梦寐惊:简直像在做梦一样。
  7. 吾今犹有愧:我现在仍然感到惭愧。
  8. 未遂鹿门耕:没有能像陶渊明一样在鹿门山种田。
    赏析:
    这首诗是陶渊明的一首自述诗,表达了他在战乱中回到家中的心情和对生活的感慨。诗人通过自己的经历,表达了对于生死、恩怨、名利等问题的看法和态度。
    首句“避地重遭乱”直接点明了诗人的身世背景,他因为战乱而被迫流亡在外,再次遭遇战乱。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乱的无奈和痛恨,同时也透露出他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次句“还家幸再生”则是诗人对自己能够回到家中,看到亲人平安无恙的喜悦之情。这里,诗人用“幸”字来形容自己的处境,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珍惜和感激。
    诗人转向对自身情感的描述,“一身今见汝”中的“汝”是指他的侄子,也就是他的儿子。诗人用“今见汝”来表达自己能够见到侄子的欣慰之情。同时,“寸禄敢留情”则表明了他不愿意因为自己的地位和财富而对侄子有所偏袒。
    诗人并没有因此满足。他接着写道:“更恐死生隔”,这里的“死生隔”暗示了他对生死的担忧,也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他还担心生死相隔,无法与侄子相见。
    最后两句“吾今犹有愧,未遂鹿门耕”更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追求。他虽然已经回到了家中,但是仍然感到惭愧,因为他未能像陶渊明那样在鹿门山种田过隐居的生活。这两句诗既反映了诗人的无奈,也透露出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感情和哲理的诗歌,通过诗人的亲身经历和内心感受,表达了他对生命、生死、名利等复杂问题的深刻理解和感慨。同时,它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