骸骨鳞鳞旷野昏,天阴雨湿向谁论。
纵然有乐逾南面,争似无为实相门。

【注释】

喻弥陀:指阿弥陀佛。收掩遗骸:收尸埋葬。比喻死者的遗体。

天阴雨湿向谁论:天阴沉下雨,尸体潮湿,向谁谈论?

南面:指帝王临朝理事。

无为实相门:不执有为,即“空”或“非有”等般若性空观。实相门:实际、本质,即般若中观之实相。

【赏析】

此诗是写死后事。全篇以“骸骨”起兴,用对比手法,把生前的富贵与死后的凄凉进行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生死无常的看法以及对于佛教的虔诚信仰。

首句“喻弥陀收掩遗骸”,意为阿弥陀佛会收殓掩埋我的遗体。这里用了佛教典故,表示诗人相信死后有轮回转世之说,也暗含了诗人对自己死后归宿的担忧和不安。

颔联“天阴雨湿向谁论”,意为在天阴雨湿的天气里,我的尸体又该向谁诉说?这里既表达了诗人对死亡的无奈,也体现了他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颈联“纵然有乐逾南面”,意为即使有快乐的事情能超越于帝王之位,但又如何比得上无为、实际、本质、般若之境呢?这里的“乐”字,既指世俗的快乐,也指佛教的涅槃境界。而“逾”、“争似”则分别表示超越和相比之意。

尾联“争似无为实相门”,意为比起无为、实际、本质、般若等般若性空观来,又有何意义?这里的“实相”一词,指佛教中的真实、本体,也是佛教哲学的核心概念。

此诗通过对死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死无常、人生短暂、世事沧桑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佛教教义的虔诚信仰和追求。通过对比生前与死后的不同境遇,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生命价值的思考以及对佛教教义的认同。同时,诗歌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让人在读后有所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