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村烟树暝黄昏,一簇人家半掩门。
看尽栖鸦啼噪后,牧童归去雨声繁。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和赏析。
“暮村”是题目,点明时间与地点。全诗以暮村为背景,描绘了诗人所见的晚景。“孤村烟树暝黄昏,一簇人家半掩门。”这两句写暮色渐浓时,诗人来到一个小村子。夕阳西沉,暮霭四合,笼罩着整个村寨,一片暮色之中,只有稀疏几点炊烟在飘散,远处的树林也笼罩在暮色里,显得格外宁静。诗人站在村口,远望村落,只见几户人家的门窗紧闭,透出一丝幽暗中的寂静。“孤村”“烟树”、“暝黄昏”,渲染了一种静谧的氛围,而“半掩门”又透露出一种孤独和寂寞。这一句写出了诗人对眼前景象的感受:傍晚的乡村,宁静、幽深、寂寥、孤独。诗人由“孤村烟树暝黄昏”这一景象联想到自己的处境。
颔联写诗人观察了栖鸦啼噪之后的情景,再描写牧童归去后雨声繁密的情形。
首联中“暮村”二字,既点明时间与地点,也暗示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孤寂之情。颔联写诗人由“孤村烟树暝黄昏”联想到“看尽栖鸦啼噪后”,“看尽”一词,写出了作者对眼前景象的仔细观察,也表达了作者对这种场景的喜爱。尾联写牧童归去,雨声繁密。从听觉上表现了雨声的密集,也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赏析:
这首诗写了暮村之景。首联“孤村烟树暝黄昏,一簇人家半掩门”,勾勒出一幅暮色苍茫的乡村晚景图:暮霭中,小村四周的树木笼罩在朦胧的烟雾之中,天色已至黄昏,暮霭更浓了,而村中的炊烟却越来越稀薄,仿佛是那被雾气吞没的炊烟一样,而在这暮霭沉沉之中,有一所小屋还亮着灯火,它的主人正在那里关着房门休息。“暝黄昏”三字写出了时间的推移,也暗示了诗人此时心境的变化。第二句“一簇人家半掩门”,用一簇来概括,突出了数量少的特点,而且只强调“人家”,不提“树”,是因为树只是构成村庄环境的一个因素,树是次要的,人居才是主要的;同时,“人家”一词又给人以亲切、温暖的感觉,让人感到这个村子并不荒凉。而“半掩门”则给人一种幽静、恬淡的印象。
颈联“看尽栖鸦啼噪后,牧童归去雨声繁”紧承前两句,写出了诗人对眼前景象的感受:傍晚的乡村,宁静、幽深、寂寥、孤独。诗人由“孤村烟树暝黄昏”联想到自己的处境。
尾联“看尽栖鸦啼噪后,牧童归去雨声繁”,诗人由“孤村烟树暝黄昏”联想到“看尽栖鸦啼噪后”,写出诗人对眼前景象的仔细观察,也表达了作者对这种场景的喜爱。诗人由“看尽栖鸦啼噪后”联想到“牧童归去雨声繁”,尾联写牧童归去,雨声繁密。从听觉上表现出雨声的密集,也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这首《暮村》诗,通过描绘暮村之景,抒发了诗人的孤寂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