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泉共一山,欲往不得暇。
我不如陶生,日到远公社。
安得缩地术,坐我云门下。
【注释】
欲游静林不果:想游览静林却未能如愿。静林:静林寺,位于今浙江天台山中。陶生:即陶渊明,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晋代文学家、哲学家。日到远公社:指陶渊明曾隐居于江西彭泽,过着隐逸的生活。《神仙传》载:“许逊曰:‘吾有缩地术,但不可教人学。’”
安得缩地术,坐我云门下:如何获得缩地术?请坐在我的云门下。云门:指佛教的云门寺。
【赏析】
这是一首拟陶诗,写诗人向往与陶渊明一样的隐逸生活,但又未能如愿。前六句为首联、颔联和颈联,后两句为尾联。
“欲游静林不果”,诗人想游静林寺而不果,这一句是全诗的主题句,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的仰慕之情。“静林”指的是静林寺,位于今浙江天台山中。静林寺始建于东晋太康元年(280年),是天台宗祖庭之一。“欲”是希望的意思,“不果”则是没有实现的意思。诗人想去静林寺游玩,但最终没有实现。
“林泉共一山”,诗人说山林和泉水共处在一座山上,这一句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山林和泉水共处在一座山上,意味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欲往不得暇”,想要去游玩却没有时间。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闲暇时间的渴望,也暗示了他内心的无奈与焦躁。
“我不如陶生”,诗人自比为不如陶渊明,这是第二句的主要内容。陶渊明是晋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以隐逸著称。诗人通过自比,表达了自己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这也表明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不满和反感。
“日到远公社”,陶渊明曾隐居于江西彭泽,过着隐逸的生活。《神仙传》载:“陶公日中必食,暮夜必卧。在床先熟读《老》《庄》,候更适,辄大鼾睡。因睡眠觉迟,常逾日待旦。”这里的“日到远公社”可以理解为陶渊明每天都会来到远方的公社,进行劳作或者休闲活动。这一句进一步强调了陶渊明隐逸生活的艰辛和不易。
“安得缩地术,坐我云门下”,如何获得缩地术?请坐在我的云门下。这里的“安得缩地术”可以理解为如何能够获得一种神奇的方法,使身体瞬间移动到另一个地方。而“坐我云门下”则表明了诗人希望能够成为像陶渊明一样的人,拥有这样的能力。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表达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人通过对静林寺、林泉、陶渊明等意象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以及陶渊明隐逸生活的艰辛和不易。同时,这也表明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不满和反感,以及对隐逸生活的渴望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