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人夹道袂成阴,护驾争看万羽林。
放仗端门归内早,飞花梁苑慰民深。
雨旸时若皆天意,夙夜惟寅本帝心。
赤子但闻歌击壤,未知何以报君临。

【注释】

恭祀圜丘:恭敬地祭祀天坛。天宇晴霁,天气晴朗无云。既庆成数日,已庆祝成功几天。乃得小雪,今天才下起小雪来。御制喜雪诗:皇上写的咏雪诗。示群臣:给大臣们看。代人次韵:代皇帝应和别人的诗词。拟和:模仿、仿效别人的作品。都人夹道,京城里的人都在路上行走,夹道而行,形容人多拥挤。袖成阴:衣袖被雨打湿,形成了一片阴影。万羽林:万骑护驾的羽卫军。放仗端门归内早,飞花梁苑慰民深,雨旸(yngrng 晴天和雨)时若皆天意,夙夜惟寅本帝心,赤子但闻歌击壤,未知何以报君临。

【赏析】

这是一首咏雪之作。首句写京师百姓为天子降雪而欣喜不已;次句说天子御制了一首诗以示百官,以表示对百官的恩宠;三句说百官应皇上旨意,纷纷仿效皇上的御制诗作,进行酬和。最后两句说:老百姓只知道唱歌击壤以自乐,不知道用什么来报答天子的恩赐。此诗在咏雪中寄寓着作者对朝野上下的关怀,对百姓生活的关心,也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阶级关系。

这首诗是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正月二十八日所作,当时天下刚刚平定,朝廷上下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之中。这天,真宗皇帝在宫中举行了隆重的祭天地大典,接着就到端门观看了由禁卫兵组成的壮观仪仗队游行,然后回宫歇息。第二天早晨,天上飘下了纷纷扬扬的雪花。这时,皇帝御制诗一首,并传示百官。百官为了报答皇上的恩宠,纷纷效仿御制诗篇,进行酬和。于是,京城里到处是飘飘洒洒的雪花,人们都在夹道欢呼,欢声笑语,不绝于耳。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每节四句,每句七个字,共二十个字。第一、二、三节用“上”开头,第四节用“末”开头。第一节“都人夹道袂成阴”,意思是说京城里的人们都在街上行走,他们挥动衣袖挡住了行人的去路,形成了一个个长长的影子。“袖成阴”即指衣袖被雨水沾湿后结成一片阴冷的阴影。第二、三、四节各用“端门”、“飞花”、“雨旸”作为开头。“端门”是古代城门的名称,这里泛指宫廷的大门。“飞花”即指飞舞的雪花像花瓣一样飘落下来。“雨旸”(yngrng晴天和雨),即指天气。“雨旸时若皆天意”,意思是说,无论是晴天还是下雨天都是上天的意思,也就是天公有眼。这几句诗把人们的喜悦之情推向了高潮。最后四句:“赤子但闻歌击壤,未知何以报君临。”意思是:老百姓只知道唱歌击壤以自娱自乐,也不知道用什么来报答皇上的恩赐。这几句诗把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