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身三十九年非,高论逡巡已少卑。
未解营生穷似虱,不堪作吏钝如椎。
春光烂熳然心火,愁绪牵连织鬓丝。
却羡耦耕人最乐,只应沮溺是吾师。

【注释】

偶成:偶然写成的诗。

此身:指作者自己。

三十九年非:指作者三十年来,在官场上不得志。

高论:高明的见解,高洁的议论。

逡巡:犹豫不决的样子。

营生:谋取生计。

穷似虱:生活贫困像虱子一样,比喻处境十分困苦。

不堪:不能胜任,不如意。此处指做官不行。

作吏:为官当差。

钝如椎:形容人笨拙,不敏捷。

春光:春天的美好景色。

烂熳:灿烂。

心火:内心燃烧的火焰,喻意希望、理想。

愁绪:忧愁的情绪。

牵连:牵涉,连及。

织鬓丝:形容头发稀疏。

耦耕:二人并耕,泛指农民兄弟。

沮、溺:沮溺是战国时期两位隐士,他们反对当时社会的腐败和黑暗,以打渔耕田作为自己的理想生活。《论语》记载孔子对弟子说:“我听说周文王有圣人的品德,他忧国忧民,甚至到了吃不好,睡不安的程度。”又说:“禹是圣人之师,他治理洪水有功,但因劳苦过度,头发脱落,身体疲惫,因此他经常到大湖中洗澡,以解疲乏。”

却羡:却羡慕。

耦耕人最乐:却羡慕那些农民兄弟,因为他们过着简单、淳朴的生活最为快乐。

只应:只有应当。

沮、溺:沮溺是战国时期两位隐士,他们反对当时社会的腐败和黑暗,以打渔耕田作为自己的理想生活。《论语》记载孔子对弟子说:“我听说周文王有圣人的品德,他忧国忧民,甚至到了吃不好,睡不安的程度。”又说:“禹是圣人之师,他治理洪水有功,但因劳苦过度,头发脱落,身体疲惫,因此他经常到大湖中洗澡,以解疲乏。”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仕途失意的诗。首联“此身三十年非”,表明诗人长期处于政治漩涡之外而不得志,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不满的心情。颔联“高论逡巡已少卑”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无奈和失望。颈联“未解营生穷似虱”,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困顿与艰辛,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悲惨生活状态。尾联“却羡耦耕人最乐,只应沮溺是吾师”则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他对理想的追求和坚持。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简练明快,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