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馀飞棹入烟村,数里菰蒲接寺门。
惟爱弁峰供醉眼,役人诗思到黄昏。

【注释】政余:政务之余;棹:船桨;菰蒲: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可做饲料和酿酒的原料。

寺:指广慧教寺;弁峰:山名,在浙江省绍兴市。

役人:使唤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赏析】这是一首纪游诗。首句写诗人乘舟入烟村的情景,次句写入寺门后所见。三、四句则写诗人游寺的见闻。诗人先写进入寺庙,再写游览过程,最后写观感。

前两句描写了诗人乘坐小舟,穿行于烟波浩渺的湖面,经过几个村庄之后,终于抵达广惠教寺。“政馀”二字,点出诗人是在公务之余来到这个静谧的地方。“飞棹”形容舟行之快,而“入烟村”则写出了舟行途中的景色。“数里菰蒲接寺门”,菰蒲是古代对芦苇的别称,这里指水生的草类植物。它生长得非常茂盛,与寺庙的大门连接在一起。这里的“菰蒲”指的是水生草本植物,其根状茎可用来喂牲畜或酿酒。诗人用“数里”来形容距离,突出了路途的遥远。“供醉眼”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他陶醉在这宁静的村落中,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之中。

第三句“惟爱弁峰供醉眼”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广惠教寺中的所见所闻。诗人将目光投向远处的山峦,那里的山顶被云雾缭绕,仿佛一座仙山。他陶醉在这片美景之中,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这里的“弁峰”是作者虚构的地名,用以形容山景之美。

第四句则是诗人的观感。他感叹于眼前的景色如此美丽,以至于让他产生了一种愉悦的感觉。这种感觉就像是被人使唤一样,让他感到有些疲倦但又不得不接受。这里的“役人”一词,既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被迫出游的无奈之情,又表现出他对美景的热爱与向往。

整首诗语言简练明快,富有节奏感。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乡村景象。同时,诗中的意境也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与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