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椽茅屋环流水,布被藜羹饱暖馀。
不向利中生计较,肯于名上著工夫。
窗前野马闲来往,天霁浮云自卷舒。
穷达始知皆有命,不妨随分老樵渔。
《西斋自咏》
数椽茅屋环流水,布被藜羹饱暖馀。
不向利中生计较,肯于名上著工夫。
窗前野马闲来往,天霁浮云自卷舒。
穷达始知皆有命,不妨随分老樵渔。
【注释】
数椽:房屋的栋数。
茅屋:用草和木头搭建的房屋。
藜羹:用野生植物的果实(如藜子)做成的汤。藜是古代一种野生植物,其种子可食。
布被:用粗麻布缝成的被子。藜,通“粝”,粗糙的饭食。
不向利中生计较,肯于名上著工夫:不要追求名利,甘愿在名利场上保持淡泊的态度。
窗前野马:指诗人眼前所见之景,意喻心境如野马一般自由无拘。
天霁:天空放晴。浮云:飘浮的云彩。
穷达:指人穷困或显达。有命:命运注定。
随分:随便,随意。樵渔:打柴和捕鱼。
【译文】
几间的茅舍环绕流水,粗劣的食物吃后仍觉得满足。
不在名利场里斤斤计较,也不在名誉地位上费心思。
窗户前自由自在的马儿来来往往,天空放晴了云彩也随风舒展。
知道无论贫穷还是富贵最终都是命中注定,所以不必过分追求名利。
我就像随遇而安的老樵夫、老渔翁一样生活。
【赏析】
此诗以写隐者之志趣为主。诗人开篇即点明自己的居所:“数椽茅屋环流水。”寥寥数笔,勾勒出一幅幽雅宁静的隐居图景。紧接着两句,诗人以平实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名利的看法:“布被藜羹饱暖馀”,“不向利中生计较,肯于名上著工夫。”他宁愿过清贫的生活,也不愿在名利上斤斤计较;即使生活再艰难,他也不愿意为了功名利禄而耗费精力,表现出了超然物外的淡泊情怀。接下来,诗人又进一步描绘自己的内心世界:“窗前野马闲来往,天霁浮云自卷舒。”“窗前野马”比喻自己的心态,“野马”本指没有羁绊、自由奔跑的骏马,这里用来比喻诗人内心的自由与无拘无束。而“野马闲来往”则暗示着诗人内心的悠闲自得。最后两句,诗人以豁达的口吻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穷达始知皆有命,不妨随分老樵渔。”“穷达”是指人的境遇是否显达或贫困,“有命”意味着这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不可强求。因此,诗人认为,人生在世,应该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地度过余生,不必刻意追求名利。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名利淡漠的态度和对隐居生活的喜爱之情。同时,诗中所表达的人生哲理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