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天气促相催,一夜薰风带暑来。
陇亩日长蒸翠麦,园林雨过熟黄梅。
莺啼春去愁千缕,蝶恋花残恨几回。
睡起南窗情思倦,闲看槐荫满亭台。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峤所作,全诗共四句,下面逐句进行解读:

第一句:“四时天气促相催,一夜薰风带暑来。”

  • “四时天气促相催”:这句话描述的是四季的天气变化迅速,就像被催促着一样。这表达了时间的快速流逝和自然现象的变化无常。
  • “一夜薰风带暑来”:这里的“薰风”指的是温暖的春风,它带来了夏天的气息。”暑来”则表示夏季的炎热开始显现。整句话描绘了春天结束、夏天开始的景象。

第二句:“陇亩日长蒸翠麦,园林雨过熟黄梅。”

  • “陇亩”:泛指农田或田野。陇,意为山坡上的田地;亩,古代面积单位。
  • “日长蒸翠麦”:随着太阳的升高,气温上升,使得田地中的绿色麦苗更加茂盛。”蒸翠”形容麦叶因热而显得更加鲜绿。
  • “园林雨过熟黄梅”:园林里因为雨水的到来而变得湿润,使得黄色的梅子成熟。这句诗展现了雨后田园的生机与果实成熟的喜悦。

第三句:“莺啼春去愁千缕,蝶恋花残恨几回。”

  • “莺啼”:指黄莺鸣叫,春天的象征。莺啼声中带有离别之意,暗示春天即将过去。
  • “愁千缕”:用来形容因春天即将离去而产生的深深忧愁。
  • “蝶恋花残恨几回”:描述了蝴蝶依恋凋零的花枝不愿离去,反复地表达对逝去春天的眷恋和遗憾。

第四句:“睡起南窗情思倦,闲看槐荫满亭台。”

  • “睡起”:从床上醒来。
  • “南窗”:南方的窗户,这里可能是指室内的一个角落或者一个特定的空间。
  • “情思倦”:表达了从睡眠中觉醒后的疲惫感和对外面景象的无心欣赏。
  • “槐荫满亭台”:描述了夏日阳光下的景色,槐树的阴影覆盖了整个亭台。这句话营造了一种宁静、舒适的气氛,反映出作者在繁忙生活中找到的一份宁静与满足。

赏析: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丰富的情感表达,描绘了立夏时节的自然景观和人们的心境变化。首句以时间的变化为背景,展示了自然界的季节更替;第二句通过具体的农事活动展现了季节的变迁带来的影响;第三句则通过对鸟类行为的描述,表达了人们对春天消逝的哀愁和不舍;最后一句则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整首诗情感真挚,画面生动,读来让人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