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路尘嚣不耐愁,眠牛冈上自清秋。
霜高木叶流丹冷,宜为黄花一举瓯。
【注释】
眠牛冈:即眠牛山,在今安徽六安北境。
不耐愁:不耐久处尘嚣之中。
自清秋:独自面对这秋天的景色。
霜高:霜降了。
木叶流丹冷:指深秋树叶变红,像被霜打过一样。
宜为黄花一举瓯:意思是菊花开的时候,可以举杯一饮。
【赏析】
这是一首咏菊诗。首联写登临所见,点明时令;颔联写秋景,突出菊的特色;颈联写菊的特点;尾联写赏菊之情。全诗构思精巧,层次分明,以“菊”为中心,围绕它展开描写和抒情,语言清新自然,富有情韵。
首句写诗人登山之快,一路风尘仆仆,却无心欣赏眼前的美景;次句则表现了诗人在山中静坐,独对清秋的感受:只有菊花才是自己的知音。“自清秋”三字,既写出了诗人的内心感受,又暗点题目中的“登眠牛冈”。
第三句是全诗的关键,它以“霜高”作衬,突出了菊花的颜色。“霜”与“红”,色彩对比强烈,更显得菊花鲜艳夺目。“木叶流丹冷”,是说深秋时节,木叶由绿变红,好像被霜打过似的。这里不仅用“流丹”来比喻菊花的颜色,而且用“冷”来形容菊花的颜色,使画面更加鲜明动人。
末句“宜为黄花一举瓯”,是说此时此景,最适宜赏菊饮酒。这里的“一举”不是真的举起酒杯,而是借“一举”形容菊花开得很多、很盛的样子。而“黄花”指的是菊花。
全诗从“登眠牛冈”落笔,到“黄花”收结,中间四句,先写登山所见的景色,后写登顶所感,再写所见之物,最后写所见之景。结构严谨严密,步步深入,层层铺展,步步推进,使读者仿佛随着诗人一起登上眠牛岗,去领略它的美丽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