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胜概未忘情,老去扁舟复此行。
小邑岁除无市井,下田水落见农耕。
雪消西岭层棱出,春到重湖鳞甲生。
桥下霜蛟贪睡美,为槌千鼓作雷声。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考生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分析。“东南胜概未忘情,老去扁舟复此行”,诗人以“未忘情”三字总摄全篇,表达出作者对故地的思念之情。而“老去扁舟”表明了年老体衰,不能远行,所以只能再次泛舟垂虹亭。“小邑岁除无市井,下田水落见农耕。”两句写垂虹桥下的小城和田野景象。“无市井”是说垂虹桥下的小城因远离繁华之地而荒凉冷清,“下田水落”则是说垂虹桥下的农田也因水位下降而露出了地面,可见垂虹桥下的小城和田野都是荒芜的景象。“雪消西岭层棱出,春到重湖鳞甲生。”两句写垂虹桥上看到的西岭山景和重湖中的春意。“雪消”说明天气转晴,“层棱”形容雪消融后露出山峰的轮廓,“鳞甲”则是指春天万物生长的景象。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雪化之后,西岭山景与重湖春意相互映衬的画面。“桥下霜蛟贪睡美,为槌千鼓作雷声。”两句写垂虹桥上的霜蛟,用“为槌千鼓作雷声”来表现霜蛟沉睡的美态。霜蛟是冬天的一种现象,这里指代垂虹亭下冬日的溪流。“为槌千鼓作雷声”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溪流冬日的声响。赏析:这首诗描写了垂虹桥下冬末的景象。首联“东南胜概未忘情,老去扁舟复此行”抒发了游子思乡之情;颔联“小邑岁除无市井,下田水落见农耕”描绘了垂虹桥下小邑冬日的萧条景象;颈联“雪消西岭层棱出,春到重湖鳞甲生”则写出了垂虹桥上冬末春初的自然景观;尾联“桥下霜蛟贪睡美,为槌千鼓作雷声”则写出了垂虹桥上冬末春初的生动景象。全诗以景结情,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答案】

除夜宿垂虹桥

①东南胜概未忘情,老去扁舟复此行。

②小邑岁除无市井,下田水落见农耕。

③雪消西岭层棱出,春到重湖鳞甲生。

④桥下霜蛟贪睡美,为槌千鼓作雷声。(或:垂虹桥下冬末春初的自然景观)

译文:

我来到东南地区游览胜景,然而岁月已逝,我已不再年轻,只能在垂虹桥下度过这个新年。

垂虹亭下的这个县城,随着年岁的增长,变得荒凉冷清了,只有那些残破的房屋还依稀可辨。垂虹亭下的农田,随着水位下降,露出地面。

雪化了,西面山上的树木轮廓分明;春天来临了,垂虹桥下的湖泊里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桥下那条霜蛟,因为太困倦了而打起了呼噜;它被敲醒了,于是发出了千军万马般的响声。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垂虹桥下冬末的景象。首联“东南胜概未忘情,老去扁舟复此行”抒发了游子思乡之情;颔联“小邑岁除无市井,下田水落见农耕”描绘了垂虹桥下小邑冬日的萧条景象;颈联“雪消西岭层棱出,春到重湖鳞甲生”则写出了垂虹桥上冬末春初的自然景观;尾联“桥下霜蛟贪睡美,为槌千鼓作雷声”则写出了垂虹桥上冬末春初的生动景象。全诗以景结情,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