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筇何日别长沙,凤篆功夫世所嘉。
秦岭夜吟残海月,章台春讲雨天花。
净瓶远贮湘潭水,片衲晴披岳面霞。
圣主有恩酬绝艺,帘前师号紫袈裟。
【注释】
- 携筇:拿着手杖。
- 何日:什么时候。
- 凤篆:凤凰的花纹,喻指佛经中的梵文符号。
- 秦岭:指陕西的秦岭山脉。
- 章台:古地名,在陕西西安西南,这里借指长安。
- 春讲雨天花:佛教故事中,释迦牟尼佛在灵鹫山上讲经,天女散花以供养,这里比喻讲解佛法。
- 净瓶:装有水的瓶子。
- 片衲(nà):僧衣。
- 圣主:皇帝。
- 有恩酬绝艺:指皇帝给予的恩惠和赏赐超过了他的技艺。
- 紫袈裟:佛教僧人所穿的一种衣服,以紫色为尊贵之色。
【赏析】
此诗是一首赠别诗,作者通过描写自己与梦英大师在长安、湘江两地的交往情景表达了对大师的敬慕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佛法的虔诚信仰和对佛法传承的渴望。
首联“携筇何日别长沙,凤篆功夫世所嘉。”诗人携带手杖何时才能离开长沙,凤凰的印章功夫被世人所推崇。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离开长沙的情景,表达了对大师不舍的情感。凤凰印章代表了大师的技艺和地位,因此,诗人对此表示出由衷的赞美和感激之情。
颔联“秦岭夜吟残海月,章台春讲雨天花。”诗人在秦岭山中夜晚吟诵诗歌,如同残破的月光;在长安的章台上讲述佛法,宛如飘落的花瓣。这两句诗描绘了两位高僧在大雁塔下畅谈佛法的画面,既富有画面感又充满了诗意。
颈联“净瓶远贮湘潭水,片衲晴披岳面霞。”诗人带着装满水的瓶子前往湘潭,用片衲覆盖着头顶迎接阳光。这两句诗描绘了两位高僧在大雁塔下的修行生活,既富有画面感又充满了诗意。其中,“净瓶”指的是装有水的瓶子,象征着清凉的智慧。“片衲”则是僧人所穿的单薄衣物,象征着简朴的生活。而“岳面霞”则形象地展现了湘江岸边美丽的山峦和绚丽的晚霞相映成趣的景象,令人陶醉。
尾联“圣主有恩酬绝艺,帘前师号紫袈裟。”诗人感慨自己的技艺得到了皇帝的赏识和奖赏,而梦中大师却依然穿着普通的紫色袈裟。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大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同时也揭示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反差和矛盾。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大雁塔下两位高僧的描绘,展现了他们深厚的佛学造诣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作者对佛法的虔诚信仰和对佛法传承的渴望,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