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日方过半,何因便得还。
就令凡事易,不及一身闲。
种术怜官地,登城忆自山。
苦吟无爱者,写在户庭间。

注释:

千日:指一千天。

方过半:刚刚过去一半。

何因:为什么。

便得还:就能够返回。

就令:纵然。

凡事易:万事皆可轻易。

不及:不及,比不上。

一身闲:一个人清闲自在。

种术怜官地:种植药材怜悯官家的土地。

登城忆自山:登上城墙思念自家的山。

苦吟无爱者:苦于吟诗没有爱好的人。

写在户庭间:书写在庭院门上。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之情的诗。全诗以“苦吟”开头,抒发了自己对于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

首句“千日方过半”,诗人感叹时光飞逝,转眼已是千日之半,这不禁让人想起了杜甫的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诗人感叹时光流逝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归隐生活的渴望。

次句“何因便得还”,诗人问自己为何能够回到故乡,回到那个宁静、美好的家园。这里的“何因”既是诗人对于归隐生活原因的疑问,也表达了他对于世俗纷扰的无奈。

第三句“就算万事皆易”,诗人认为即使所有的事都变得容易,也比不上一个人清闲自在的生活。这句诗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第四句“不及一身闲”,诗人认为即使得到了一切,也比不上一个人清闲自在的生活。这里的“一身闲”既是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状态的描述,也是对他内心世界的描绘。

最后四句则是诗人对于归隐生活的赞美和期许。他通过“种术怜官地”和“登城忆自山”两句,表达了他对于隐居生活中田园风光的热爱和怀念。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归隐生活的渴望,希望有人能够理解他的心意,一同享受这份宁静与美好。

整首诗通过对归隐生活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田园生活、隐逸文化的推崇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