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行或坐水边亭,处处春风户不扃。
飞絮伴人衰鬓白,远山学我道衣青。
迢遥更入烟霏去,仿佛如曾梦寐经。
恐是前生林处士,晚年不饮至今醒。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
(1)
“或行或坐水边亭,处处春风户不扃”,意思是:有时散步在水边的亭子里,到处是和煦的春风,门户都不关闭。
(2)
“飞絮伴人衰鬓白”,意思是:飘飞的柳絮伴随人的衰老的头发,都变成了白色。
(3)
“远山学我道衣青”,意思是:远处群山学着我的道士衣服一样苍翠。
(4)
“迢遥更入烟霏去”,“迢遥”指高远、遥远。“烟霏”指烟雾弥漫。“入烟霏去”指远远地消失在烟雾中。
(5)
“仿佛如曾梦寐经”,“仿佛”好像、似乎。“梦寐经”指梦中经过。
(6)
“恐是前生林处士,晚年不饮至今醒。”这句话的意思是:恐怕你是前世的林处士,直到晚年才清醒过来不再饮酒。
【答案】
再游北山和韵
或行或坐水边亭,处处春风户不扃。
飞絮伴人衰鬓白,远山学我道衣青。
迢遥更入烟霏去,仿佛如曾梦寐经。
恐是前生林处士,晚年不饮至今醒。
赏析:
此诗是诗人与友人游北山后即席赋诗,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思想感慨。《全唐诗》收其《送郑侍御还东台》。
首句开门见山写自己游览之乐。次句写景抒情,写自己游览时的心情。“处处春风户不扃”,既点出游览地点,又写出了游览时的愉悦心情。“飞絮伴人衰鬓白,远山学我道衣青”两句则进一步抒发了自己游览的情趣。“飞絮伴人”一句化用刘禹锡的诗句“飞絮随春聚还散”,但“伴人”二字却别具新意,把春天的生机盎然写得生动传神。“远山学我道衣青”一句则以“山”喻“人”,说自己就像山林里的隐者一样,过着恬淡闲适的生活。三、四句写自己游览时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自己的志趣和情趣。“迢遥更入烟霏去”一句写景之妙,在于它不仅写出了北山之高峻陡峭,而且写出了北山的苍茫迷蒙,使人如临仙境。“仿佛如曾梦寐经”,既是实写又是虚写,既是眼前之景,又有想象之景。而“恍如”二字则表明了作者对这幻境之景的真切感受。最后两句则直抒胸臆。从字面看,这两句似乎是在说:恐怕你是我的前世吧,直到晚年才醒悟过来不再饮酒。然而仔细品味一下这两句话的含意,就会发现它们并非完全是作者的自述自叹,而是通过对话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劝诫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