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子丹。
山液乍凝仙掌露,绛苞初绽水精丸。
酒酣国艳非朱粉,风泛天香转蕙兰。
何必红尘飞无骑,芬芳数本座中看。
【注释】:
- 宣和殿:宋代宫殿名,在今北京市。
- 移:移植。
- 造化:天地间的一切造化。
- 闽山:福建的山。
- 禁御:皇帝居住的地方。
- 荔子丹:荔枝的红色像朱砂般鲜艳。
- 山液乍凝仙掌露:意思是说山泉刚刚凝结就像仙掌上的露水一样珍贵。
- 绛苞初绽水精丸:绛色的花苞刚刚绽放就像水精珠一样珍贵。
- 酒酣国艳非朱粉:意指在饮酒时,贵妃的美貌并不需要用胭脂涂抹来掩饰。
- 风泛天香转蕙兰:意思是风吹过来,花香四溢,连蕙兰也被香气所吸引。
- 何必红尘飞无骑:意思是说不需要骑马去追逐那些繁华的世界。
- 芬芳数本座中看:意思是坐在座位上就能闻到荔枝的香味。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在宋徽宗崇宁五年(公元1106年)六月十五日,从密州到京城途中经过福建时所作的一首题画诗。
诗的第一句“密移造化出闽山”,写的是诗人把福建山中的天然造化移到了京城,这是对荔枝树生长环境的赞美。第二句“禁御新栽荔子丹”,说的是荔枝树在皇宫内栽种,而且荔枝果实又大又红,像极了红色的宝石。第三句“山液乍凝仙掌露,绛苞初绽水精丸”,写的是荔枝树上的露水晶莹剔透,如同仙人手掌上的露珠;荔枝果皮上的红色花朵刚刚绽放,如同水精珠一样美丽。这两句写出了荔枝树的生长环境和荔枝本身的珍贵。
第四句“酒酣国艳非朱粉”,写的是在酒席上,贵妃的美貌不需要使用胭脂等化妆品来装饰。这是对人的一种赞美,也是对荔枝的赞美。第五句“风泛天香转蕙兰”,写的是风吹过荔枝林,花香四溢,就连珍贵的蕙兰也被香气所吸引。这是对自然环境的赞美。
第六、七句“何必红尘飞无骑,芬芳数本座中看”,写的是诗人认为不需要骑着马去追名逐利,因为坐在座位上就能闻到荔枝的香味。这是对人生态度的表达,也是对荔枝的赞美。
这首诗通过对荔枝树的生长环境、荔枝本身的描绘,以及对人生态度的表达,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美的向往,体现了他的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