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人去未还,门户和云闭。
亭午树阴圆,深冬泉响细。
寒生群鸟鸣,清彻孤鹤唳。
寂寞傍山归,写向沧溟际。

访天台庵

幽人去未还,门户和云闭。

亭午树阴圆,深冬泉响细。

寒生群鸟鸣,清彻孤鹤唳。

寂寞傍山归,写向沧溟际。

译文:
探访天台庵,
隐居之人还未回来,
门窗紧紧关闭,云雾缭绕。
中午时分,树荫圆满如圆盘,
深冬时节泉水声响细小。
寒风吹起,鸟儿们纷纷鸣叫,
寂静中传来一声声鹤鸣声。
他孤独地归来,身影映衬在山间,
写下这首诗,寄托着对大自然的向往与赞美。

注释:

  1. 幽人:隐士,不问世事的人。
  2. 去未还:表示隐居之人尚未归来。
  3. 门户和云闭:形容隐居之地高耸入云,难以找到入口,仿佛与世隔绝。
  4. 亭午:正午时分,阳光正好的时候,用“亭午”指代一天中的白昼。
  5. 树阴圆:树荫圆圆的,形容阳光明媚,树木茂盛。
  6. 泉响细:泉水流淌时发出细微的声音。
  7. 寒生群鸟鸣:寒冷的气息使得周围的鸟儿都开始鸣叫。
  8. 孤鹤唳:独自飞翔的鹤发出尖锐的叫声。
  9. 寂寞:孤独、冷清,这里形容诗人独自一人归来的情景。
  10. 沧溟:大海,此处借指广阔的空间或境界。
  11. 写向:表达、记录的意思。
  12. 沧溟际:大海的边缘,这里指诗人的内心世界或精神追求。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访天台庵时的所见所闻,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向往。首句“访天台庵”表明了诗人的目的和心境,接下来四句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自然景观与诗人的情感紧密结合。从“门户和云闭”到“寒生群鸟鸣”,再到“孤鹤唳”,每一个画面都充满了诗意和哲理。最后两句“寂寞傍山归,写向沧溟际”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人生的向往。整首诗既有对自然的描绘,也有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观和文化素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