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边无地有尘埃,况复虚明向此开。
山色每随朝气变,水光长共夕阳来。
船行天上游人散,树没雪中宿鸟回。
一到便应离火宅,不须花雨拂经台。

【诗句注释】

湖边:指西湖。华藏院:即杭州天竺寺,又名净慈寺,位于西湖东南。

无地:没有地方。

况复:何况又。虚明:空阔明亮,比喻清净的境界。向此开:在这里向这里(指华藏院)敞开。

朝气:早晨的阳光。

水光长共夕阳来:水波映照着阳光。

船行天上游人散:游人乘船离开。

树没雪中宿鸟回:树林隐伏在雪里,宿鸟归巢。

火宅:佛教语,指人的世界,即尘世。花雨:佛教语,指花雨法会。拂经台:擦拭佛像前的石台。

【译文】

西湖岸边没有尘埃,何况是这清净的境界向此敞开。

山色随着朝气而变幻,水光常随夕阳而来。

船只在天上游人散去,树林隐伏在雪中宿鸟归巢。

一到此地便应当离开红尘,无须用花雨法会拂拭佛像前的石台。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题咏杭州天竺寺的七言律诗。诗人借景抒情,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描绘,表达了他远离尘嚣、向往清静生活的情怀。

首联“湖边无地有尘埃”,诗人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了西湖的洁净之美。西湖之美不仅在于其自然风光,更在于其能够净化人们的心灵。

颔联“山色每随朝气变,水光长共夕阳来”,诗人通过观察发现,山色和水光都随着朝气的消散而变化,这进一步强调了西湖的宁静之美,以及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颈联“船行天上游人散,树没雪中宿鸟回”,诗人通过描绘船只离去、树木隐没于雪中的景色,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与世隔绝的感觉。这种情感与首联的“无地有尘埃”相呼应,共同构成了一种对尘世喧嚣的逃避。

尾联“一到便应离火宅,不须花雨拂经台”,诗人以佛教用语表达自己的愿望,希望远离尘世的纷扰,过上一种清净的生活。这种情感与前文的描写相呼应,共同构成了一种对尘世喧嚣的逃避。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远离尘嚣、向往清静生活的情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