吁嗟黠虏何猖狂,引弓百万侵吾疆。
首屠枣阳捣神马,窥伺长江欲苇航。
隆冬久晴江水涸,直揭小樊厉源漳。
马沈人溺相枕藉,霜刃逼胁狼驱羊。
连营立栅三十里,旌旗蔽野尘埃黄。
元戎忠赤过张许,隔江独对虏酋语。
剖析大义面折之,自比关西伟男子。
虏酋闻风虽缩颈,业谓渡江无我御。
四山列骑意洋洋,拟欲一鼓下襄阳。
城头四隅密分布,整饬器具严堤防。
火油金汁罗炮座,托叉擂木森旗枪。
睥睨楼橹排万弩,铧车克敌皆蹶张。
一朝步驰如云集,前摧草牛负土囊。
云梯飞桥对楼耸,虎炮鹅车数里长。
裹以犀革如帆幔,木楯皮屋翼两旁。
铁骑后拥千百队,矢如猬集攒锋铓。
杨柳阴中浮梁就,三千敢勇忽推墙。
层几列弩下如雨,霹雳巨炮落穹苍。
尽将攻械付烈焰,如焮蛇豕燎豺狼。
这首诗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却敌凯歌》。诗中描述了岳飞指挥军队抵抗金军入侵的情景,表达了他英勇无畏、誓死保卫国家的决心。
首句“吁嗟黠虏何猖狂”,叹息狡猾的敌人是多么猖狂。这里的“黠虏”指的是金国的军队,而“吁嗟”则是感叹和感慨的声音。
第二句“引弓百万侵吾疆”,描绘了金国军队浩浩荡荡地入侵南宋国土的情景,用“引弓百万”来形容金国军队的数量,强调了敌人的强大。
第三句“首屠枣阳捣神马,窥伺长江欲苇航”,描述了岳飞在枣阳之战中首先击败金军,摧毁敌人的神马,并企图利用长江作为渡口。这句诗展现了岳飞的英勇和智慧,也体现了他对敌人的蔑视和不屑。
第四句“隆冬久晴江水涸,直揭小樊厉源漳”,描绘了隆冬时节天气晴朗,江水干涸的情景,暗示着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第五至七句描述了岳飞的防御战。第八句“马沈人溺相枕藉,霜刃逼胁狼驱羊”,描绘了敌军陷入泥潭无法自拔的景象,以及他们被岳飞的刀光剑影逼迫得如同被困的野兽。
第九至十二句描述了岳飞的攻城战。第十三句“连营立栅三十里,旌旗蔽野尘埃黄”,描绘了岳飞的军队连绵不断的营垒和栅栏,以及尘土飞扬的壮观景象。
第十四句“元戎忠赤过张许,隔江独对虏酋语”,称赞了岳飞的忠诚和勇猛,与历史上的英雄张巡、许远相提并论。
第十五至十八句继续描绘了战场的激烈战斗。第十九句“剖析大义面折之,自比关西伟男子”,描述了岳飞在战斗中坚持原则,不畏强敌的情景,将自己比喻为关西的伟男子。
第二十句“虏酋闻风虽缩颈,业谓渡江无我御”,揭示了金军将领的恐惧和疑虑,即使听到岳飞的威名也感到畏惧。
最后四句描述了岳飞的胜利场景。第二十一句“四山列骑意洋洋,拟欲一鼓下襄阳”,描绘了岳飞的军队浩浩荡荡地逼近襄阳城,展现出胜利的气势。
第二十二句“城头四隅密分布,整饬器具严堤防”,描绘了城墙上的防御设施和士兵的准备状态,体现了战争前的紧张氛围。
第二十三至二十八句描述了火攻等战术的使用。第二十四句“火油金汁罗炮座,托叉擂木森旗枪”,描绘了使用火油、火药等武器进行火攻的场景。
第二十五句“睥睨楼橹排万弩,铧车克敌皆蹶张”,形容瞭望台的士兵严密监视敌军动向,准备应对可能的攻击。
第二十六至二十八句继续描绘了火攻等战术的使用。第二十七句“一朝步驰如云集,前摧草牛负土囊”,形容士兵们迅速前进,如同乌云聚集一样。
第二十八至二十九句描述了云梯等攻城器械的使用。第二十九句“云梯飞桥对楼耸,虎炮鹅车数里长”,描绘了云梯、飞桥等攻城器械的雄伟,以及鹅车等远程投射武器的长度。
第三十至四十句描绘了战场上的惨烈情景。第三十句“裹以犀革如帆幔,木楯皮屋翼两旁”,形容战场上使用犀革盾牌和皮屋作为掩护,以及木盾等临时搭建的防御工事。
第四十一句“铁骑后拥千百队,矢如猬集攒锋铓”,描述了铁骑兵队的紧密排列和密集射击,如同刺猬般密集。
最后两句总结了战争的结果。第四十二句“杨柳阴中浮梁就,三千敢勇忽推墙”,描绘了柳树下的浮梁建成,三千勇敢的战士突然推倒了城墙。
第四十三句“层几列弩下如雨,霹雳巨炮落穹苍”,形容战场上箭雨如注,霹雳巨炮从天空落下,场面震撼人心。
第四十四句“尽将攻械付烈焰,如焮蛇豕燎豺狼”,描绘了将所有进攻武器都交给烈火烧毁,就像烧死了毒蛇和野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