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山从古号浮丘,携手城西是旧游。
法从未容穿豹尾,守藩聊得步鳌头。
傍连玳瑁遗亭近,下有珊瑚废井留。
得道丈人如可遇,秋风挹袖上瀛洲。
【注释】
浮丘山:山名。在今河南省登封县东南。此山自昔有“浮丘”之称,故以之为号。
携手城西是旧游:指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诗人与友人王昌龄、常建、李白等人同游于浮丘山时的情形。
法从未容穿豹尾:谓皇帝的权威不可触犯。法网虽严,但帝王有时也不得不稍稍宽容。
守藩聊得步鳌头:指地方官有时也可以稍加宽宥。
玳瑁遗亭近:指浮丘山附近有座玳瑁寺,即现在的少林寺。
珊瑚废井留:指浮丘山附近有座大石佛寺,寺中有一池,名为废井,据说池水深不可测,因而得名。
丈人:对隐士的美称。
瀛洲:传说中仙人所居之处。这里泛指仙境。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浮丘山景色的七绝,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全诗以浮丘山为中心,描绘了浮丘山的自然风光和历史遗迹,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第一句“此山从古号浮丘”,点明了浮丘山的名字由来及其悠久的历史。接着第二句“携手城西是旧游”,回忆了与友人共同游历浮丘山的美好时光。第三句“法从未容穿豹尾”,意在表达皇帝的权威不可触犯,虽然法网严密,但有时也需要稍微宽松一些。第四句“守藩聊得步鳌头”,则是指地方官有时也可以稍加宽宥。最后两句“傍连玳瑁遗亭近,下有珊瑚废井留”,描绘了浮丘山附近的风景名胜,如玳瑁寺和大石佛寺等,以及与之相关的传说故事。
整首诗通过对浮丘山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诗人通过对比历史与现实,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