耻向承平便拂衣,乡邦还得拥旌麾。
昔年曾预儿孙列,投老犹疑笔砚随。
忠义一门均许国,箕裘万石亦遭时。
朝廷虚日方圆任,功业当看帝载熙。

【注释】

苏印:即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颖叔:指苏辙,字子由,号颍川先生。子瞻、子由均为宋代文学家,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拂衣:脱下官服,表示辞官归隐。

箕裘万石:比喻子孙世代承袭。箕,簸箕;裘,皮袍;万石,指家族的势力很大。

圆方任:方圆自如,随遇而安。

载熙:载誉。

【赏析】

《和子瞻弟颍叔韵》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表现了诗人对兄弟二人的赞美之情。

开头两句“耻向承平便拂衣,乡邦还得拥旌麾”,表达了作者对于仕途的态度。他不愿意在太平盛世中做官,而是希望回到故乡去。他认为家乡才是他真正的归宿,因此他决定辞去官职,回到家乡中去。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仕途的不满与厌倦,也体现了他对于家乡的热爱与眷恋。

中间两句“昔年曾预儿孙列,投老犹疑笔砚随”,回忆了过去自己曾经参与过朝廷的政治活动,也曾为子孙后代做过贡献。然而现在他已经老了,却还担心自己的笔砚会不会跟随自己一起被丢弃。这里表达了作者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子孙后代的关心。

后面四句则是对兄弟二人的赞美。“忠义一门均许国,箕裘万石亦遭时”,“忠义一门”指的是兄弟二人都具有忠诚和义气的品质,“箕裘万石”则是指兄弟二人都是大家族的代表。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高度评价和赞扬。

最后两句“朝廷虚日方圆任,功业当看帝载熙”,则是对整个王朝的期望和祝愿。在这里,“朝廷”指的是国家,“虚日”则是指皇帝的统治时期,“方圆任”则是指皇帝可以随心所欲地行使权力,“帝载熙”则是指皇帝将会取得辉煌的胜利。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的繁荣昌盛和个人成就的祝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