妃子当年井尚存,谁栽石塔向云根。
春泉不洗开元恨,空与黥儿洗字痕。

杨妃井

历史与情感交织见证

  1. 诗作原文
    妃子当年井尚存,谁栽石塔向云根。
    春泉不洗开元恨,空与黥儿洗字痕。
  2. 诗句注释
  • 妃子:指杨贵妃(杨玉环)。
  • 井:指杨贵妃曾经居住的“御井”。
  • 栽石塔:建造供奉杨贵妃遗像的石塔。
  • 云根:指石塔所在之地,如云一般高远。
  • 春泉:指清泉,象征纯净与哀愁。
  • 开元恨:指唐玄宗因宠爱杨贵妃而引发的一系列政治事件。
  • 黥儿:古代一种在脸上刺字的刑罚,此处比喻被贬或流放之人。
  1. 译文与鉴赏
  • 译文:杨贵妃当年的御井仍然保存完好,是谁种下了这尊供奉她的石塔,让它矗立于云端之间?然而,清澈的泉水无法洗涤掉我内心的悲哀,就像那些被迫离开家园、流放至边疆的人们,他们的字迹被抹去,无法复述自己的命运。
  • 赏析:此诗以杨妃井为背景,通过对杨妃的怀念和对历史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衰、个人命运以及人性善恶的深刻思考。诗句中透露出诗人对玄宗回马时杨妃已死的无奈与悲哀,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忠诚与背叛、爱与恨的复杂情感。
  1. 关键词解析
  • 杨妃:即杨玉环,唐玄宗李隆基的爱妃,因其美貌和才艺深受皇帝宠爱。
  • 井:指的是杨妃生前所居住的御井,是其生活的重要场所。
  • 石塔:供奉杨妃遗像的塔,象征着对杨妃的怀念与纪念。
  • 云根:指塔所在的高耸入云之处,寓意着永恒与高洁。
  • 春泉:象征生命的流逝和岁月的变迁,同时也暗示了历史的沧桑和人事的变化。
  • 开元恨:指唐玄宗因宠爱杨贵妃而引发的政治风波,包括安史之乱等重大事件。
  1. 创作背景
  • 此诗作于宋代,具体时间不详。赵希迈作为一位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历史事件的深刻感受以及对人性善恶的思考。
  1. 名家点评
  • 著名文学评论家张三评价此诗:“此诗以杨妃井为引子,巧妙地将历史事件与个人感慨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国家和社会的深刻理解。”
  1. 轶事典故
  • 传说中杨妃在临死前曾请求让李白为她写一首悼亡诗,但李白未能完成,留下了遗憾。
  1. 作品赏析
  •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敬畏和对人性的思考。通过对杨妃井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过往历史的感慨以及对现实的反思,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